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鲎试验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革晖  苏佳  伊丽 《医药导报》2001,20(9):588-588
目前 ,鲎试验法应用于临床药品检验日益广泛 ,笔者发现有很多医院的药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常存一些概念不清、操作不当的现象 ,本文谈谈鲎试验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 细菌内毒素的复溶、稀释及保存《中国药典》(1995年版 )规定 :内毒素复溶后应置旋涡混合器振荡 15min ,以后每稀释一步需混合振荡 0 .5min ,但未规定内毒素复溶后的使用期限。笔者发现 ,有很多医院药检室为了方便 ,一次将内毒工作标准品稀释至日常内毒素检查所需浓度 ,然后置冰箱保存 ,随用随取 ,每次使用前未加振荡 ,使用至阳性反应呈 (-)才另行配制内毒素稀释液。…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液中药物在输液管内的配伍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玉斌  李革晖 《中国药师》2002,5(3):136-136
输液疗法在治疗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疾病治疗时都需要使用输液,以便迅速显效或控制症状。临床进行输液疗法时,常使用多种药物配合,如果药物配合不当,出现配伍变化,产生沉淀,气泡,变色等就会改变药物性质,影响疗效,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在关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的同时,也要重视药物有无理化性质上的变化,特别是药物连续使用情况下,在输液管内可能出现的反应。下面几例是我院护理人员在输液观察中发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革晖  苏佳  黄晶 《中国药师》2000,3(1):33-35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4℃,25℃,37℃)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3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3种不同的输液中,配成浓度分别为2mg.ml^-1,1mg.ml^-1的混合液,放置不同温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两药的浓度,同时检查混合液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甲磺酸甲氟哌酸糖衣片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考察,为评定和控制药品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法对甲横酸甲氟哌酸糖衣片溶出度进行测定,并对转篮法和浆法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测定方法的溶出参数T50、Td、m经成组比较t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使用转篮法测甲磺酸甲氟哌酸糖衣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处方必须按照<处方制度>书写,处方的调配要求药剂科调配人员除按照有关的药品调配规定及调配程序进行外,亦要求按照<处方制度>进行.我院为"三甲"医院,为保证处方书写规范化、制度化,由院质控科、药剂科、门诊办公室组成处方质量检查小组,定期抽查门急诊处方,对处方质量进行控制,目的是减少或避免错误或无效处方的产生,加强各级医务人员的处方质量意识,提高处方的合格率,提高药剂人员的处方调配技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伊莉  李革晖 《医药导报》2002,21(2):111-111
关于乳酸环丙沙星 (以下简称CIP)注射液外观颜色的检查 ,2 0 0 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对本品按分光光度法在 4 3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A ) ,应不大于 0 .0 3”。我们结合实验 ,分析了影响CIP注射液颜色的各种因素及控制措施 ,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TU 190 1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PHS 3C精密p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 ;CIP原料 (盐城第四制药厂生产 ,批号0 0 0 30 2 ) ;10 %乳酸贮备液 (本院自制 )。2 方法与结果2 .1 pH值对CIP外观颜色的影响 配制浓度为 2…  相似文献   
7.
一种杂环类抗抑郁新药venlafaxin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常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镇静、失眠、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恶心、呕吐及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理想的新型抗抑郁药疗效应与当前使用的药物相当,且无因不良反应而导致的不顺从用药问题。venlafaxine在抗抑郁作用方面与TCA,MAOI,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相当,但其抗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和组胺能的不良反应轻微,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正式批准投放市场。本文对venlafaxine的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研究及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输液疗法在治疗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输液时,常有多种药物配伍.如果配伍不当,出现药液变化,产生沉淀,气泡,变色等而改变药物性质,影响疗效,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在关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的同时,也要重视药物有无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别是非单组输液药物连续静脉滴注,在输液管内可能出现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使用本消毒液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0版中国药典二部含量测定法-滴定法,应用恒温加速实验,光考察实验,包装材料实验,留样观察方法,考察戊二醛的含量,观察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并确定其有效期。结果:2%强化戊二醛有效期为3wk。结论:在临床作用时应每2wk换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