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者,女,30岁,因胸闷、喘憋3周就诊。无明显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临床听诊心肺未见明显异常。X线检查:站立后前位胸片示双肺纹理清晰,双肺内未见明确病灶,右侧横膈明显升高,最高点在中外侧三分之一处,右肋膈角稍钝,右下心缘显示不清,呈心淹征,左膈位置正常,肋膈角锐利,见图1。站立侧位胸片示右下胸见大片致密阴影,后肋膈角变钝,出现液体半月征,疑有肺底积液可能,见图2。平卧前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24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24例患者成功置入27枚自膨支架、26个颈动脉保护伞,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于双侧颈内动脉各置入1枚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87.2%(70%~99%)降低到4.3(0%~15%).回收的过滤伞中12个发现组织碎片(4602%).8例患者(33.3%)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出现迷走兴奋引发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其中2例患者持续3~5天,经对症处理全部缓解.1~31个月临床中短期随访21例,平均随访22个月,2例失访.1例患者手术后26小时死于急性心梗;1例患者手术后36小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1小时,经对症处理缓解;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1例患者中19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占90.5%,2例部分缓解.随访21例支架全部开通良好,未出现再狭窄.结论 保护伞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确诊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与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头痛、眼部症状、颅内血管杂音,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效。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海绵窦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静脉途径血管内栓塞治疗应为目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回顾了胸水、肺脓肿及气胸的介入放射学治疗,重点讨论了各种不同影像导向方法的选择及经皮经胸导管引流操作技术及其适应证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为初测螺旋CT血管造影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作者对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男11例,女9例,年龄20~79岁(平均55岁)。使用Somatom Plus-S CT扫描机于胰腺及脾静脉水平以10mm层厚扫描,首先对患者“实验性”团注12ml造影剂(Telebrix 38-380mgI/ml),4~10min后再团注90ml。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插于患者肘静脉的20G导管注入。测量主动脉、脾静脉及胰腺两次注射的绝对强化值。作连续密度测量的时间间隔在前30s内为3s,30~65s内为5s,剩余时间内为7s。分析两次注射的时间-密度曲线,测量从“实验性”团注开始到主动脉增强高峰的时间间隔,并与团注90ml造影剂后主动脉增强50HU、100HU及150HU所需时间比较。最后记录两种注射  相似文献   
7.
慢性嗜酸性肺炎胸片与CT表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分析了17例慢性嗜酸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并与胸片比较,评价了该病的CT特点与出现症状后不同时期CT扫描之间的关系。男9例,女8例,年龄39~77岁。慢性嗜酸性肺炎诊断标准是胸片有肺浸润伴有血嗜酸性细胞大于6%,或嗜酸性细胞肺实质浸润。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确诊7例,经BAL及支气管肺活检确诊6例,经BAL及开胸活检确诊1例,经针吸活检确诊1例,余两例根据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改良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2年3月接受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196 例患者,前94例为A组(对照组),采用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后102例为B组(观察组),采用改良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观察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结果 A组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26例,B组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7%(26/94)、3.9%(4/102),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A、B两组分别为(2.36 ± 1.7)min、(8.3 ± 1.9)h、96.8%和(2.21 ± 1.8)min、(8.1 ± 1.7)h、9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可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两者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 9例食管癌患,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7-72岁,经口操作,行球囊导管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病人吞咽困难全部得到缓解,2例发生再狭窄,1例支架滑脱。生存期小于半年2例,半年-1年5例,大于1年2例。结论 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并发症易于处理,对更多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病人应该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TCD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例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6月。结果术前TCD改变:①6例狭窄侧椎动脉起始段流速显著增快,频谱异常。②4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伴或不伴搏动指数(PI)减低。其中2例狭窄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减慢,而椎动脉颅内段流速正常。③4例术前对侧椎动脉流速高于正常,2例基底动脉血流高于正常。术后TCD改变:①狭窄段血流速明显下降,狭窄远端流速增高,均接近正常流速,狭窄远端的PI明显改善。②术前存在健侧椎动脉流速增快的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速下降,对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病例,术后BA流速亦出现下降。结论TCD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前评估及介入治疗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手段,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