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血浆交换(PE)治疗有效[1]。该病可导致延髓和呼吸肌麻痹,是神经科急症。电生理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作用已得到公认。我科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1例短期内出现电生理改变的患者给予临床提示,该患者病情危重,请备好呼吸机随时准备应用,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在春、秋季发病,较中枢性面瘫更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力会导致疗效不佳,后遗面瘫及面肌痉挛。因此,及时发现本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000-12-2011-12,我们对100例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倾向。为了使患及其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护理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做好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瞬目反射(BR)改变特点。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周围性面瘫的患者60例,其中单纯周围面瘫者3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面瘫者3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病后3~5 d、14~20 dBR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特点,并且同时检测面神经电图。结果病后3~5 d、14~20 d试验组BR:R1和R2波幅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瞬目反射( BR)中患侧R1、R2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指标可作为早期判断糖尿病并发面瘫者面神经损害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全棉布与医用灭菌纸袋的灭菌、阻菌效果,选择良好的包装材料应用于临床。方法将全棉布(分别使用5次、10次、20次、30次)与医用灭菌纸袋包装物品分为5组,比较其灭菌、阻菌效果。结果全棉布与医用灭菌纸袋包装医疗物品都能达到无菌效果,医用灭菌纸袋与使用5次以内的全棉布阻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使用5次以上全棉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灭菌纸袋用于器械包装,具有良好的灭菌、阻菌效果,节省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尤其心、脑、肾的并发症是危害患健康并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治疗除加强医疗护理外,健康教育是重要环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办法,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作对46例住院糖尿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此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血液病等,则多引起脑实质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SA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