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疗法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8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 40例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 42例 ,除不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外 ,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 结果  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 5 %(2 6 / 40 ) ,常规治疗组为 14.3%(6 / 42 )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住院 4周内病死率为 5 %。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 2 3.8%(10 / 42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 )。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患者23例,其中包括2例患者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4例ASD合并PDA,6例VSD合并ASD,8例VSD合并PDA,按照"先复杂后简单,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缺损过大而放弃封堵外,其余21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显效率为91.30%。结论:严格掌握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正常的操作方法与顺序,遵循适当的手术方案,可以通过介入治疗一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3.
周强  李皓亮 《中原医刊》2009,(11):36-3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7例),疗程均为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3.0%vs14.9%,30d:6.0%vs25.4%,P〈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5±0.6)μg/L及24h平均水平(1.2±0.6)μ/L均明显较对照组[(2.4±0.5)μg/L和(1.8±0.4)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9.1%,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3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230例患者的性别、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等指标。结果:性别、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以及呼吸衰竭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以及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及早诊断、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观察进展性卒中组10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血压、血糖、血脂、梗死部位以及脑彩超与颈部彩超临床资料。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小时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9-04~2004-06拟诊冠心病(CHD)112例.男88例,女24例,平均(54.06士1.12)岁。冠状动脉造影(CAG)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MT)检查平均间隔10d。其中稳定性心绞痛4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症状不典型31例,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合并高血压55例,合并糖尿病37例,有高脂血症89例。所有患均经X线胸片、UCG及血生化检查,排除心肌病、瓣膜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UA的患者284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24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18.8%)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所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7%)有所降低,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UA治疗中可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78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李皓亮 《黑龙江医学》2005,29(3):214-215
氟乙酰胺 (Fluoroacetamide ,FA)为有机氟农药 ,目前国内仍有FA中毒事件发生 ,FA能使中毒者迅速死亡 ,是极其凶险的中毒。我科于 2 0 0 3- 0 9一次性收治急性FA中毒 78例 ,由于救治及时 ,所有病人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病人均为误食被FA污染的面条而发病。其中 ,男 4 1例 ,女 37例。年龄 1~ 79岁 ,平均 (31.2± 12 .5 )岁。中毒后至就诊时间 4~ 2 0h ,平均 6h ,其中 ,轻度中毒 6 5例 ,重度中毒 13例。1.2 临床表现出现恶心 78例 ,呕吐 73例 ,腹痛、头晕 6 6例 ,头痛 4 9例 ,胸闷 2 1例 ,四肢无力 1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1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15天预后,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不同受累血管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1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 IHSS) 、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KS)评估,病后15天进行MRS评估,分析患者15天预后,系统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并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病后15天死亡率3.33%,致残率86.67%,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8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中度狭窄56例,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38例,颅内多根血管狭窄28例,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病者147例,大量饮酒、吸烟者63例.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预后与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与糖尿病、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大部分进展性卒中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必存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分数减少程度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必存组总有效率为92.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