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采用TCGA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小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HCC)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挖掘HCC差异表达基因、通过TCMID、TCMSP 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得到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得小柴胡汤-HCC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软件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HCC差异表达基因4880个,小柴胡汤治疗HCC潜在有效成分142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汉黄芩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共作用于242个靶点,其中有100个与HCC相关,其潜在调控信号通路61条,包括IL-17、TNF、HIF-1等与癌细胞生长和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小柴胡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发挥治疗HCC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经典方剂的防病治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吡喃糖氧化酶(PROD)对不同的糖底物、甘油和乙二醇的催化作用。方法:应用相同酶试剂和固定参数对12种糖、甘油和乙二醇进行催化率实验。结果:将其对葡萄糖的催化作用定为100%时,PROD对单糖中的山梨糖催化率最高(87.51%),其次是木糖(83.17%)和1,5-脱水-D-山梨醇(82.32%),半乳糖为40.69%,对果糖、甘梨醇、山梨醇几乎无催化作用;PROD对双糖中的麦芽糖催化率为3.19%,对乳糖、蔗糖、纤维二糖几乎无催化作用:对同等浓度的非糖类物质甘油和乙二醇的催化作用很小,但是对高浓度的甘油和乙二醇(应用浓度在2.2%~3.3%)催化活性很高。结论:建立1,5-脱水-D-山梨醇测定方法前应进行PROD对不同糖底物、甘油和乙二醇的特异性催化实验。  相似文献   
3.
1,5-脱水山梨醇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脱水山梨醇(1,5-anhydro-D-glncitol;1,5-AC)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血液中的正常化合物,由于其代谢稳定,在血液中波动范围小,可反映血糖短期的变化.具有空腹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所不具有的优点,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本中腺病毒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腺病毒六邻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使用实时浊度仪对所建立的LAMP方法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评估后,对3、7、14型腺病毒分离株共11株进行了检测,随后对经直接免疫荧光法(DFA)鉴定为腺病毒阳性的呼吸道标本36例、腺病毒阴性的呼吸道标本72例分别应用巢式多重PCR和LAMP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立的LAMP方法最低检出腺病毒DNA浓度为1.9×102拷贝/ml;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病毒间无交叉反应;11株腺病毒分离株应用LAMP方法检测全部为阳性;36例已经过DFA鉴定为腺病毒阳性的标本中,应用LAMP法共检出腺病毒DNA阳性34例;72例DFA鉴定为腺病毒阴性的标本应用LAMP方法检测5例阳性.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与DFA的总符合率为93.5%;与巢式多重PCR的总符合率为98.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耗时短、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儿童呼吸道标本中腺病毒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丹参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检索OMIM、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得OP的相关靶基因;绘制韦恩图获得丹参-OP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工具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OP相关基因2 026个,丹参抗OP潜在有效成分21个,包括丹参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木樨草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共作用于474个靶点,其中有53个与OP相关,其潜在调控信号通路139条,包括AGE-RAGE、PI3K-Akt、JAK-STAT等与各种骨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网络药理学为丹参抗OP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中药的防病治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异柠檬酸脱氢酶检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CD或ICDH)是一类小分子蛋白,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脱羧作用的氧化还原酶,它主要分布于肝脏、心肌、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在肝细胞内存在于线粒体和胞浆中,因此肝病时有较明显升高。目前,测定ICD检测方法有手工比色法、固定时间比色法、连续监测比色法、分光比色法等。本研究利用酶学理论,结合全自动生化仪特点,采用终点法对ICD进行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巴戟天药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低聚糖类成分是巴戟天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抗痴呆、抗抑郁、抗氧化应激、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增强免疫力及性功能等作用,上述药理作用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巴戟天的许多临床疗效均与其低聚糖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关,这些药理作用也科学地诠释了中药巴戟天补肾、主骨、益脑的传统功效。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尤其是巴戟天低聚糖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其抗痴呆、抗抑郁、提高学习记忆等活性显著,具有开发成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潜力。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数据库,对近20年关于巴戟天低聚糖类化学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成分检测方法、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系统地综述了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巴戟天低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9例患者的16 337次注射中,共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以皮肤、结膜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Ⅰ级6次,Ⅱ级8次,Ⅲ级4次。速发型反应16次,迟发型反应2次。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共17次。10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IgE 4级以上的患者易发生重度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多为速发型反应,低龄、伴多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接触变应原、剧烈运动、情绪应激等都是诱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每次注射前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生活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前次注射时的反应等及时调整变应原剂量,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鉴别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