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miRNA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探索miR-1181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表达情况。  方法  运用Agilent miRNA芯片对T2DM患者(n = 5)和正常对照组(n = 5)血浆样本进行差异筛选,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验证出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绘制miRNA-靶基因-代谢通路关系网络图,扩大样本检测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miR-1181和靶基因MAP2K2、MAPK12表达水平。  结果  miRNA芯片筛选和qRT-PCR验证出与T2DM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miR-1181,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miR-1181靶基因有CCND1、PI3KR2、MAP2K2和MAPK12;T2DM患者血浆中 miR-118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01),而靶基因MAPK1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miR-1181水平降低,可能与其抑制靶基因MAPK12对MAPK通路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静脉病变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3例老年T2DM患者和125例对照组行双下肢血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组62例行UAlb、HbA1c、hsC—RP、Fins及2hIns和C—P,并分析上述指标与下肢静脉病变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静脉瓣功能不全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2)糖尿病组静脉血峰值流速较对照组减慢(P〈0.05),小腿部淤血程度重于对照组(P〈O.01);(3)糖尿病组静脉瓣功能不全与年龄及动脉硬化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峰值流速减慢和小腿静脉淤血;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应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杏苏止咳颗粒与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咳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50例感冒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杏苏止咳颗粒,观察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感冒咳嗽患者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0~86岁的45例T2DM非血栓患者、40例非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及35例T2DM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小板等22项资料,对上述指标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血栓组空腹血糖[(7.65±2.05)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12.10±3.28) mmol/L]较糖尿病非血栓组和非糖尿病血栓组高(P<0.01);糖尿病血栓组血小板[(192.34±96.38) mmol/L]较非糖尿病血栓组和糖尿病非血栓组高(P<0.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餐后2小时血糖及血小板呈正相关(P<0.05);与服用阿司匹林呈负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5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进行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教育前后对高尿酸血症的认知度及尿酸水平。结果:健康教育后,知识问卷得分从3.30±2.01提高到10.64±2.29(P<0.01),血尿酸水平从390.72±94.48下降到348.34±60.55(P<0.01)。结论:加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灿晖  张琳  罗景梅  吴亚楠 《广西医学》2021,43(22):2665-2668,267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CD147水平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3例T2DM患者(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CAS组(cIMT≥0.9 mm,n=57)和非CAS组(cIMT<0.9 mm,n=146).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T2 DM组和对照组血清PON1、CD147水平;比较CAS组和非CAS组血清PON1和CD147水平、一般资料、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CD147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非CAS组相比,CAS组血清PON1水平降低,血清CD147、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0年、血清HbA1 c和CD147水平升高为T2 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血清PON1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PON1水平降低,CD147水平升高.PON1表达下调或CD147表达上调的T2 DM患者发生CAS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动静脉病变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6例非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测定了血压、血脂、CRP。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BMI、血压、血脂、动脉硬化程度及动脉内径等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明显快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峰值则较对照组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尚未引起内径明显改变时,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狭窄;并同时存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8.
CSII组患者39名,MSII组患者30名。治疗前CSII组中餐前、晚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高于MSII组。结果:治疗后CSII组的空腹、早餐后2小时、唾前平均血糖均达到预期治疗目标,且早餐后2小时、中餐后2小时、晚餐前、唾前血糖均较MSII组下降显著。治疗天数与治疗前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呈正相关;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CSII组患者39名,MSII组患者30名.治疗前CSII组中餐前、晚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高于MSII组.结果治疗后CSII组的空腹、早餐后2小时、睡前平均血糖均达到预期治疗目标,且早餐后2小时、中餐后2小时、晚餐前、睡前血糖均较MSII组下降显著.治疗天数与治疗前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呈正相关;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研究已广泛开展。而对下肢静脉损伤、功能改变及其对糖尿病足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不多,下面就糖尿病下肢静脉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