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加用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福辛普利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加用参附注射液的观察组(n=26)和不加参附注射液的对照组(n=23),根据2组福辛普利应用剂量、平均动脉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分析加用参附注射液对福辛普利应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福辛普利应用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平均动脉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显著增加福辛普利的应用剂量,且对血压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从而更早、更积极地启动神经激素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2.
3.
对27例难治性癫痫进行了发作间期~(99m)Tc-HMPAO SPECT rCBF显像,X线CT和EEG检查。结果表明:27例中有24例rCBF明显减少,癫痫病灶检出率为88.89%。定位诊断显著优于X线CT,头皮电极EEG以及蝶骨电极EEG描记。其中13例复杂部分发作rCBF显像示病灶多数位于颞叶,但是也可见于额叶和顶叶。本结果还提示: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多数病灶局限,适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他汀组):43例,在降压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对照组):37例,单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达标后,分别对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汀对高血压患者BPV产生的影响。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LDL-C较低,P<0.05。结论对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在降低患者血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李沂 《四川医学》2013,34(5):594-595
目的观察和探讨缬沙坦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共计9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缬沙坦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中显效2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达91.7%;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的LVEF、LVESD、LVEDD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同时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颤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相似文献   
8.
利尿剂核素肾显像是临床评价小儿和成人上尿路梗阻的经典方法,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显像结果常常会出现误判。在利尿剂核素肾显像实施过程中及对所获影像和肾图进行分析时,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常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尿剂及注射时机的选择、肾功能状态、水负荷不足、集合系统容积、集合系统顺应性和膀胱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核素血管造影定量化分析指标——Hilson氏血流灌注指效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46只移植肾(正常对照28只,急性排斥18只)~(99m)Tc—DTPA肾血管造影定量分析结果,以该指数大于150或比正常基线检查增高25%为诊断标准,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9.3%,抗排斥治疗后该指效明显下降。结果表明,该指标对急性排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对抗排斥治疗效果观察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 HbA1C≤6.0%,n=62);正常高值组(6.0%﹤HbA1C≤6.0%,n=58);升高组(HbA1C ﹥6.0%,n=60),测定患者HbA1C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SBPSD 、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与HbA1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