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之欣  李晓爽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41+45-41,45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64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2例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度、并发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临床路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度等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辅助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689例,分析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89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8.77%(3...  相似文献   
4.
李晓爽  马飞  孙晓莹  刘畅  郝景宏 《天津医药》2021,49(10):1081-1085
目的 分析血脂异常对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首次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 814例,根据患者首次化疗前血脂情况分为血脂异常组(n=456)和血脂正常组(n=358),比较2组间化疗后肝功能异 常发生情况;根据首次化疗前血脂情况将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n=268)分为混合性血脂异常组(n=16)、非混合 性血脂异常组(n=157)和血脂无异常组(n=95),比较3组间化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根据化疗前后各血脂指 标变化情况分为血脂不平稳组(n=723)和血脂平稳组(n=91),比较化疗后ALT水平。结果 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 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史、化疗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及首次化疗前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血脂 正常组相比,血脂异常组首次化疗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异常组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P<0.01)。混合性血脂异常组患者化 疗后ALT水平明显高于非混合性血脂异常组及血脂无异常组(P<0.05)。血脂不平稳组患者化疗后ALT水平明显高 于血脂平稳组(P<0.05)。结论 存在血脂异常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5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锌(Zn)、铁(Fe)、铬(Cr)、硒(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失代偿期显著;肝硬化组血清铜(Cu)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以失代偿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失代偿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u水平与CD3、CD4、NK呈负相关,血清Zn水平与CD3、CD4、NK呈正相关(P<0.05)。对肝硬化微量元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Zn[OR=42.023,95%CI(1.164,1 516.474),P=0.041]、Cu[OR=69.429,95%CI(0.942,5 114.612),P=0.048]是肝硬化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时除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外,检测和纠正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等综合判断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住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医院"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提供实证性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患者满意度量表(LOPSS)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 QOL-BREF)在出院干预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LOP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QOL-BRE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6个月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3个月时(P0.01),对照组干预6个月时生理维度、环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3个月时(P0.01)。结论:对喉癌患者术后应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AsC)、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17例)、1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s,InC)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与15例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进行比较.结果:AsC、HBeAg(+)CHB、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66(15.34%-20.56%),21.95(19.60%-26.32%),22.33(17.58%-24.85%),显著高于HC组的13.67(9.80%-1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sC及InC组的16.11(12.33%-19.73%)相比,HBeAg(+)、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此外,AsC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70(6.35%-9.13%),显著高于HC组的6.53(5.54%-7.35%),P<0.05.HBeAg(+)CHB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频率为7.52(6.09%-8.49%),与AsC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HBVDNA载量呈负性相关(r=-0.275,P<0.05);而与血清ALT水平、HBsAg滴度无相关性.结论: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XCR5+Tfh细胞的消长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MELD、MELD-Na和SOF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MELD-Na及SOFA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Cr、INR、MELD、MELD-Na及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和SOFA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MELD-Na及SOFA评分所得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01、28.14和7.50。SOF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MELD-Na评分(Z=11.128,P<0.01)和MELD评分(Z=11.004,P<0.01),MELD-Na评分的AUC优于MELD评分(Z=2.865,P<0.01)。结论:MELD、MELD-Na和SOFA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3—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首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结果 120例首发AMI患者的CD-RISC总分为(66.35±16.6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积极应对、社会互动性合作和不明确性是首发AMI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对疾病的不明确性对首发AMI患者心理韧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积极应对和社会互动性合作对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早期宣教, 挖掘患者的积极情绪, 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