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mRNA显示技术在风湿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李忆农武莉黄烽随着分子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调节机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为深入了解人类疾病过程中免疫调节的作用方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年建立的mRNA差异显示(mRNADD)技术能迅速了解免...  相似文献   
3.
测定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和14例正常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甘油三酯及血胆固醇的变化,并观察糖尿病组SOD、G-6-PD活性与肾小球滤过率、尿微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及尿总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凭借《蜗居》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演员张嘉译,最近又在热播电视剧《借枪》中饰演了因生活窘迫而到处借枪、筹措情报费的地下党员熊阔海。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许多观众发现,张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分析其与早期R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程<1年的早期RA患者100例,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7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IL-33水平,并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RA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82±87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38)pg/ml,P(0.01)和OA患者[(8±35)pg/ml,P<0.01].血清IL-3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IgG(HRF-IgG)、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77,0.213,0.302,P<0.01或P<0.05). IL-33阳性组患者的RF阳性率、HRF-IgG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抗MCV抗体阳性率(86%、31%、86%、94%)较IL-33阴性组患者(54%、11%、42%、72%)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IL-33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多种自身抗体(包括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HRF-IgG)显著相关,可能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甲氨喋呤(MTX)和曲安奈德(TA)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门诊对称性腕或膝关节炎的RA患者37例。选择一对炎症程度相当的膝或腕关节,随机确定一侧,以曲安奈德针(TA)1mL:40mg溶解MTX针(MTX)5mg混匀后关节腔注射(TM组)。对侧作为对照,以相同剂量曲安奈德针关节腔注射(TA组),整体治疗不变,继续按原来方法服用NSAIDs及DMARDs治疗。分别于注射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观察注射关节的肿胀数、疼痛数、压痛数及相应指数。结果TM组与TA组关节腔注射后,肿胀关节明显减少,而不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针联合MTX针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消炎、止痛、消肿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用曲安奈德针关节腔注射,可显著减少复发机会,延迟复发时间,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与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PAN的AID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皮疹、乏力、头晕、头痛、全身关节酸痛、麻木及左耳听力丧失2年入院。病程中多次就诊或住院,均误诊。我院门诊经相关检查考虑PAN,收入风湿免疫科,经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检测均阴性,后经反复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有冶游史和吸毒史,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初筛试验和确诊试验确诊为AIDS。结论对以系统性血管炎表现为主但ANCA抗体阴性者,应警惕AIDS可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2 0岁。2 0 0 0年 1月因怕热、多汗、易饥多食、伴颈部增粗 ,查 T3、T4 升高 ,TSH减低而明确诊断为“Graves病”,予他巴唑 10 mg 3/ d口服 ,治疗 4 0 d,效果欠佳 ,改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多次复查 T3、T4 、TSH均正常。 2 0 0 0年 11月始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