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慢性肾病(CKD)大鼠肾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37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其中2只4周龄用作体外分离BMSC,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27只制作CKD模型。建模中3只死亡,24只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CKD组(n=8)、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组,n=8)和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组, n=8)。BMSC移植后7、14 d,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肾组织炎性细胞表达。结果 CKD组、A组、V组与N组相比,BMSC移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7、14 d,V组、A组血肌酐均较CKD组降低(P<0.01),A组在7 d时下降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7 d,V组、A组血尿素氮较CKD组均显著下降(P<0.01),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14 d,V组、A组较CKD组稍降低,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7、14 d,V组、A组24 h尿蛋白较CKD组均显著降低(P<0.01),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A组、V组炎性浸润均较CKD组减轻,A组仅有少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萎缩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扩张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组大鼠CD3、CD20呈强阳性或阳性表达,A组、V组大鼠肾间质CD3、CD20表达较CKD组减轻,但A组较V组减轻更为明显。 结论 BMSC通过抑制免疫介导性炎症修复受损肾脏组织。经肾动脉移植效果优于经尾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2.
3.
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慢性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途径。目前实验发现,多种因素可导致RF。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细胞。细胞治疗越来越普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为治疗RF的一种有前途的细胞类型。MSC具有多种分化能力,可释放多种因子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影响RF发生的相关机制及MSC治疗RF的应用现状,并对现存问题及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两种造模方法对大鼠慢性肾病模型的肾功能影响及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ADR)法(A组)和二次尾静脉注射ADR法(B组)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N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4、8、12周末,A、B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值均有显著上升(P<0.05),白蛋白降低(P<0.05),表现为低蛋白血症,部分大鼠合并腹腔积液。光镜下,A、B两组肾小球均有不同程度萎缩、硬化,肾小管受损不均,肾间质均出现炎性改变。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肾脏损伤更为严重。结论 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慢性肾病模型与二次尾静脉注射ADR法,均可使大鼠成模,两种方法比较,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病理改变相对较为典型。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估不同移植方式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为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2只4周龄大鼠用于体外分离培养BMSC;36只16周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CK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CKD组)、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M组)和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M组),每组各12只;12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经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移植BMSC后第7、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病理改变,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结果 CKD组、V-M组、A-M组在各观察点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P<0.01)。移植后第7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P<0.05),且A-M组低于V-M组(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低于CKD组(P<0.01)。移植后第14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V-M组、CKD组(P<0.05)。CKD组、V-M组、A-M组肾组织HE染色呈慢性肾病改变,Masson三色染色示肾间质及肾小囊周围不同程度纤维化,但A-M组纤维化程度较V-M组、CKD组有所改善。结论 经肾动脉移植BMSC可抑制或延缓CKD大鼠肾脏纤维化,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病(CKD)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寡聚化结构域 样受体蛋白(NLRP)3 炎症小体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 大鼠 50 只,其中 2 只用于体外分离培养 BMSCs;36只大鼠CKD造模(左肾切除+多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CKD)组、肾动脉移植BMSCs (A-M)组、尾静脉移植BMSCs(V-M)组;另设假手术(SHAM)组,每组12只,尾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移植BMSCs 后第7、14天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改变及纤维化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核苷酸结合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表达情况。 结果 与 SHAM 组相比,CKD 组、A-M 组、V-M 组 7 d、14 d 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 BMSCs移植7 d、14 d后,A-M组、V-M组与CKD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降低,且A-M组低于V-M组(P< 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示,A-M组、V-M组较CKD组炎性浸润减轻,萎缩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扩张情 况有所改善,纤维化程度减轻,A-M组改善程度优于V-M组。免疫组化结果示,A-M组、V-M组较CKD组大鼠肾间 质NLRP3、ASC、Caspase-1阳性表达减少,A-M组减少程度大于V-M组。结论 BMSCs可改善CKD大鼠肾脏纤维 化,动脉途径移植优于静脉途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通过DSA诊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患者65例,无明显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65例患者DSA ASIT...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首次剂量3 mg/kg,2周后相同剂量再次注射。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M组(模型组,肾动脉注射磷酸缓冲液),A组、B组、C组(肾动脉分别移植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 BMSC,细胞悬液均为0.5 mL),每组各9只。另取9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组,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Masson染色评估肾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BMSC移植4周后,A、B、C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M组改善,体重改变最明显,体重增长变化为C组>B组>A组,但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M组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化改变,肾组织大面积蓝染,A、B、C组虽也有不同程度肾纤维化改变,但程度和范围均较M组减少(P<0.05)。PASM染色显示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明显增厚,A、B、C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增厚程度下降(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C组肾组织不同部位TGF-β1、FN表达与M组比较均下降,尤其是C组下降最明显,仅在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见少量弱阳性表达。结论 BMSC移植治疗可延缓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早期肾纤维化形成,且该作用随细胞移植数量增加而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