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控制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Y组)和倍他乐克组(B组)。Y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啶,浓度4 mg/L,输注速度0.05μg/(kg·min),最长输注时间10 min。B组患者含服倍他乐克50 mg,观察时间1 h。2组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的患者立即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 2组冠状动脉成像时(t2)、结束时(t3)的Sp(O2)、R以及Y组t2、t3时的BP分别与用药前(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2、t3时的BP分别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的HR分别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t2、t3时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R、Sp(O2)以及t1时的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P明显低于Y组;2组t2、t3时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HR明显快于Y组。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右美托咪啶控制心率较倍他乐克效果明确、起效迅速、心率水平控制理想且无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0岁,55kg,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拟行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和麻醉史,无呼吸道感染,无心血管疾病史,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术前30min病房肌注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3mg,无异常反应。入室后患者仍感紧张,给芬太尼0.05mg缓慢静脉滴注镇痛镇静,15min内未见异常反应。行静脉快诱导推注顺苯黄酸阿曲库铵10mg,推注完毕后,正准备静脉推注丙泊酚,发现患者胸前出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停经50 d,阴道不规则出血5 d,伴剧烈腹痛3h来院就诊。查阴道超声示:右侧附件不均质回声(考虑宫外孕),宫腔积液,盆腔积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阳性。后穹窿穿刺抽出10 ml不凝血。以“异位妊娠”收住院。当晚拟在急诊时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行探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用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演变的影响。方法:ASAⅠ~Ⅲ级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手术结束前20min连接PCIA,随机双盲均分为基础用药组(A组)和咪达唑仑组(B组),A组基础配方为芬太尼15μg/kg+利多卡因10mg/kg+维拉帕米0.1mg/kg+0.9%氯化钠液至100mL:B组在A组基础上再加咪达唑仑0.1mg/kg。两组均以术前24h以相关数据为基础(T0),对比观察术后4(T1)、24(T2)、48(T3)和7h(T4)SIRS量化评分、模拟数字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变化及术后7d调查对比分析相关并发症,并调查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与T0相对比。SIRS量化评分T2达峰值,T4恢复或稍低于T0水平:两组对比B组T1至T4 SIRS量化评分值均低于A组,其中T1与T3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T2时点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VAS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与SIRS量化评分差异相一致。术后SIRS确诊A组为27例、B组为14例(P=0.007);术后恶心呕吐分别为12例和5例(P=0.101);术后睡眠障碍分别为28例和4例(X^2=27.55,P〈0.001);B组5例术后24h内出现嗜睡现象。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分别为75%(30/40)和97.5%(39/40),两组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94)。结论:咪达唑仑持续镇静,减缓不良心理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减缓SIRS的演变,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吕航宇  李金柱  陈永学  李书河 《河北医药》2012,34(20):3086-3087
目的研究全麻后应用丁卡因胶浆置尿管对男性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减轻躁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全麻后行胃癌手术的男性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n=30)在全麻诱导后应用丁卡因胶浆行导尿术,对照组(n=30)在行全麻诱导后用石蜡油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结果试验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全麻后应用丁卡因胶浆置导尿管明显减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颅脑损伤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 68岁,ASA分级Ⅰ~Ⅳ级,受伤24 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以瑞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D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以0.4 μg· 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2h.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h、术毕、术后24 h(T1 ~T4)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IL-6和TNF-α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血清NSE、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C组T2、T3时血清NSE、TNF-α和IL-6浓度升高,T4时血清TNF-α浓度降低,D组T2、T3时血清NSE和IL-6浓度升高,T4时降低,T3、T4时血清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例1 男,2岁,右肾胚胎瘤,在氯胺酮、r-OH 静脉麻醉及0.8%利多卡因连硬外麻醉下行右肾肿瘤切除术。在结扎肾蒂时心音突然消失,行心肺复苏50min 无效死亡。尸解见肾静脉瘤栓,下腔静脉内瘤栓部分脱落,在肺动脉瓣骑跨处有一直径2cm 的瘤栓。例2 女,64岁,左肾癌,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左肾癌切除术。术中血压14~17/9~12kPa,脉搏80~120bpm,切除左肾结扎肾静脉时见肾静脉内充满癌组织,此时血压17/10kPa,当清除肾周淋巴结时,突然心音消失,即切开膈肌行心脏挤压,见右心室呈充盈状,心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研究组(Y组,40例)和对照组(D组,40例)。监测各组患者入室后(T0)、诱导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平卧位改俯卧位后即刻(T3)、切皮后即刻(T4)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值和血糖的含量。结果 Y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比较平稳,血糖未见明显升高(P>0.05);T1时D组血压、心率比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Y组(P<0.05);Y组诱导后各时点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插管后各时点BIS值均比诱导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脊柱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以消除气管插管、改变体位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达到麻醉的相对平稳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激动突触前膜α2受体,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手术局部麻醉期间应用力月西靶控镇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力月西靶控输注及伍用芬太尼时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90例甲状腺手术局部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力月西静脉注射组(L组)、力月西靶控组(B组)、力月西靶控伍用芬太尼组(F组),比较3组疗效。结果:三组力月西用量、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镇静程度加深,三组MAP、HR、SpO2、RR发生相应的改变 B、F组AEPI与OAA/S呈正相关,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与OAA/S呈负相关。结论:在镇静起效期及恢复期间的AEPI与OAA/S评分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用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演变的影响。方法:ASAⅠ~Ⅲ级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手术结束前20min连接PCIA,随机双盲均分为基础用药组(A组)和咪达唑仑组(B组),A组基础配方为芬太尼15μg/kg 利多卡因10mg/kg 维拉帕米0.1mg/kg 0.9%氯化钠液至100mL;B组在A组基础上再加咪达唑仑0.1mg/kg。两组均以术前24h以相关数据为基础(T0),对比观察术后4(T1)、24(T2)、48(T3)和7h(T4)SIRS量化评分、模拟数字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变化及术后7d调查对比分析相关并发症,并调查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与T0相对比,SIRS量化评分T2达峰值,T4恢复或稍低于T0水平;两组对比B组T1至T4SIRS量化评分值均低于A组,其中T1与T3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T2时点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VAS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与SIRS量化评分差异相一致。术后SIRS确诊A组为27例、B组为14例(P=0.007);术后恶心呕吐分别为12例和5例(P=0.101);术后睡眠障碍分别为28例和4例($2=27.55,P<0.001);B组5例术后24h内出现嗜睡现象。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分别为75%(30/40)和97.5%(39/40),两组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94)。结论:咪达唑仑持续镇静,减缓不良心理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减缓SIRS的演变,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