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甲亢继发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46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Ca)、血镁(Mg)、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24 h尿钙(UCa)变化;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分析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U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均可以改善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但甲巯咪唑升高患者骨密度的作用更明显,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VFT)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6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用B超测量VFT,其中45例男性和36例女性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B超测量VFT和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FA)、腰围(WC)、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并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T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截断点.结果 VFT、WC、BMI与VFA均呈正相关(P<0.01);VFT与VFA的相关系数WCBMI.男性VFT为55 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77,曲线下面积为0.84(P<0.01);女性VFT为42 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75,曲线下面积为0.86(P<0.01).结论 B超测量VFT是评估腹内脂肪堆积的可靠指标,可代替WC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同时用超声探测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等情况。结果无血管病变组33例,轻中度血管病变组65例,重度血管病变组50例,三组间骨密度值依次降低(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体质指数、下肢血管病变积分为决定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0.52及1.87)。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糖与昼夜动态血压波动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通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3 d内的血糖情况,根据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SDBG)的变化,将患者分为高波动血糖组及低波动血糖组。通过佩戴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测定患者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SDBG、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糖波动与昼夜动态血压变化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昼夜动态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波动血糖组患者52例,低波动血糖组68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波动血糖组与低波动血糖组杓型血压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比57.4%,χ~2=12.71,P0.01)。高波动血糖组与低波动血糖组SDBG分别为(3.84±1.17)、(2.69±1.10)mmol/L;SBPF分别为6.7%(-5.1%~10.6%)、11.5%(4.6%~13.4%)。高波动血糖组SDBG与SBPF、DBPF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_s=-0.151,-0.171;P=0.522,0.463);低波动血糖组SDBG与SBPF、DBPF呈负相关(r_s=-0.441,-0.462;P=0.014,0.021);120例患者SDBG与SBPF、DBPF呈负相关(r_s=-0.523,-0.461;P=0.031,0.025)。SDBG、年龄、糖尿病病程为动态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波动较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杓型血压所占比例较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波动与昼夜动态血压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7.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与左股骨粗隆及左全髋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并对测定的相关化验指标、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体质指数(BMI)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BMI、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绝经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6与骨质疏松(r=0.260,P=0.020)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r=0.259,P=0.023)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结论 年龄与低BMI可能是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曾伟伟  吴明利  徐志彬  王小玲  王永军  王士杰 《临床荟萃》2011,26(22):1955-1957,F0002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αSMA)和CD34表达,探索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CAF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136例食管病变(正常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早期癌23例、进展期癌23例)间质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组的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逐渐上升(0%,11.5%,40.9%,65.2%,95.7%);相应的CD34表达逐渐下降(95.0%,80.8%,50.1%,34.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磷癌组的SMA和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存在CAFs的转化形成,CAFs可能参与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及发展,可能是预测食管癌前病变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是目前公认的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金指标,但近来研究表明有相当部分糖尿病患者UAE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已经〈60ml·min^-1·(1,73m2),说明已存在肾功能损害,因此有必要寻找更敏感、更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