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187例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2003年期间进行同种肾移植的1400例受者资料。对肾移植后受者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400例肾移植受者中,共死亡187例,死亡率为13.36%。187例受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肝功能衰竭;所占比率分别为37.97%、31.56%和14.97%。死亡的受者中,移植肾有功能的87例,占46.5%。结论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及肝功能衰竭是肾移植后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将近一半的受者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威胁患者生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自1978年到2003年底,我院为晚期尿毒症进行肾移植1400例,其中死亡187例。本文对187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尽可能降低移植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Hybrid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chatzker分型IV、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9~54岁,平均(42.7±8.9)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25例,摔倒伤15例,其中IV型15例,V型30例,VI型15例。不包括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无合并有严重的其它慢性疾病。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Hybrid外固定架组(A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B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结果60例均获随访6~9个月,平均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0.038)、平均术中出血量(P=0.042)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S评分(P=0.27)、Lysholm评分(P=0.14)、皮肤坏死率(P=0.16)及伤口感染率(P=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brid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较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降低术后感染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独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血肌酐( Scr)、尿素氮(BUN)、平均血压(MAP)、24h 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并对降低尿蛋白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结论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并行血清PSA检查、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前列腺全切除病理确诊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上述不同方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前列腺癌患者25例(31.25%),非前列腺癌患者55例(68.75%)。非前列腺癌患者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43例(53.75%),前列腺炎12例(15.00%)。血清PSA检查、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血清PSA联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能有效检测前列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联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方式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PSA联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极大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老参地、农田地改造,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参、西洋参不能重茬、连作,导致人参产业和林业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作者提出了一种农田地、老参地连续栽培人参方法,是一项具新型实用配套技术,适用于老参地、农田地连续播种、移栽人参和西洋参,且成品参的产量质量与新林地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老参地、农田地改造,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参、西洋参不能重茬、连作,导致人参产业和林业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作者提出了一种农田地、老参地连续栽培人参方法,是一项具新型实用配套技术,适用于老参地、农田地连续播种、移栽人参和西洋参,且成品参的产量质量与新林地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4岁。因右侧胸痛到医院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于2004-04-12入我科。查体:右侧肾区轻叩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化验: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全身ECT骨扫描未见异常。肾图双肾功能正常,排泄正常。B超:右肾下极一6.8cm&;#215;5.9cm实质性占位,边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