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患者资料。结果: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21例,发病年龄为28~57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9例,小脑蚓部2例。21例行CT检查,囊性肿瘤19例,实质性肿瘤2例。行MRI检查13例,肿瘤为囊性者11例,实质性者2例。19例囊性结节型肿瘤中,手术行瘤结节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2例;2例实质性肿瘤行部分切除。瘤结节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3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多为颅高压症状、共济失调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66例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创伤后6小时内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9分的患者66例,分别予完全保守治疗8例,早期急诊手术22例,延期急诊手术治疗32例。余4例因病情过重未予治疗。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死亡9例、重残5例、再手术8例,延期急诊手术组死亡3例、重残1例(P<0.05),保守治疗组完全恢复,仅3例有视力损害。结论延期急诊手术是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恰当地运用保守治疗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在硬膜外及硬膜下应用超声定位,实时确定病灶的位置,选择皮层切口及手术路径,并实时判定病灶术中切除程度。结果全部病灶术中超声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其中病灶全切32例,次全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术中定位,并判断手术切除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FLPS)的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以微孔过滤和鲎试剂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在体外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其杀菌滤液中游离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头孢他啶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无抗生素对照组。结果提示,不同抗生素引起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差异应引起重视并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应用微导管技术对14例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治疗。结果 14例全部栓塞成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Hunt-Hess4-5级的患者恢复到生活自理。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方晖 《安庆医学》2000,21(5):225-226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指征、方法、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32例术后恢复优良14例,病残12例,死亡6例。常见并发症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和肺部感染。结论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冲洗是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12—2014-01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量、治疗效果,以及随访过程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7d血肿量分别低于常规组患者同时间点的血肿量;观察组有效率67.50%,常规组有效率37.50%,观察组效果明显更好;观察组病死率2.50%,明显低于常规组17.50%;观察组颅内感染、硬脑膜下积液、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的矫治效果。 方法: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72例118眼验配RGPCL,1mo后复诊记录戴镜矫正视力。综合验光记录的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为对照。将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结果:综合验光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其中4.7共17眼(14.4%),4.8共52眼(44.1%),4.9~5.0共49眼(41.5%)。 RGPCL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其中4.7共6眼(5.1%),4.8共21眼(17.8%),4.9~5.0共91眼(77.1%)。 RGPCL 矫正视力4.9~5.0提高了42眼(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和疗效。结果:侧脑室脑膜瘤患者16例,发病年龄25~56岁,其中女9例,男7例。全组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侧脑室脑膜瘤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及局部压迫症状体征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