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超声引导下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B组: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C组:传统定位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记录入室时(T_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_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_2)、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后5min(T_3)、拔管即刻(T_4)、拔管后5min(T_5)的HR、MAP、SpO_2及血浆NE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2h出现喉上神经阻滞并发症(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5时三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但A、B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_1~T_5时A、B组NE浓度明显降低(P0.05)。A、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减少支撑喉镜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对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全麻诱导插管后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泵注完毕,然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C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使用FORE-SIGHT_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rSO_2。记录入室时(T_0)、诱导插管后(T_1)、气腹后60min(T_2)和苏醒后(T_3)的rSO_2、MAP、PaCO_2和PaO_2。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情况、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术后1d和3d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量表(MoCA)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T_2时两组rSO_2、PaCO_2明显高于T_1时(P0.05)。D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D组2例(6.7%)患者发生POCD,明显低于C组的9例(3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对rSO_2未见明显影响,但可以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沈妍  赵倩  方兆晶  赵雅梅  高玉洁  张勇  王晓亮 《江苏医药》2021,47(10):1039-1042
目的 探讨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需要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T组麻醉诱导前5 min应用T HRIVE预充氧,插管时继续高流量通气至确认导管在气管内.C组麻醉前应用面罩预充氧5 min,常规麻醉诱导面罩手控通气.记录入室时(T0)、预充氧5 min(T1)、可视喉镜置入即刻(T2)和支气管导管置入成功即刻(T3)各时间点的HR、MAP、SpO2、PaCO2和PaO2.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长,T2~T3时刻PaO2的变化值(△PaO2).结果 两组患者均插管成功.两组插管时长和T0时的P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T组PaO2高于C组[(343.3±18.6)mmHg vs.(202.8±15.5)mmHg](P<0.05),T2~T3的△PaO2值小于C组[(66.2±10.8)mmHg vs.(213.0±15.1)mmHg](P<0.05).结论 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采用T HRIVE技术比常规面罩通气更能减少氧分压的下降,推测会延长窒息氧合时间,提高气管插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在清醒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颈椎活动受限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表法行喉上神经阻滞组(N组)和超声法行喉上神经阻滞组(D组)。在一定的镇静状态下,N组采用体表解剖法行喉上神经阻滞,D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行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口咽气管表面麻醉行清醒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记录入室后(T_0)、气管导管进口腔前(T_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_2)、插管成功后5min(T_3)的MAP、HR。记录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和耐受情况,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D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N组[(0.5±0.1)min vs(1.0±0.2)min,P0.05]。与D组比较,T_2时N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D组插管过程中舒适度评分和耐受性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体动以及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能够更好地满足清醒经口气管插管的需要,起效快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易于接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辅助下环甲膜穿刺在鼾症患者清醒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鼾症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对照组、定位组和引导组。在浅镇静状态下,对照组应用体表解剖法行环甲膜穿刺,定位组应用超声定位法行环甲膜穿刺,引导组应用超声引导法行环甲膜穿刺,复合鼻咽部表面麻醉行清醒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入室后(T0)、插管前(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以及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记录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并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引导组比较,定位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t=25.073和30.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T2时定位组和引导组MAP、心率明显降低(P均<0.05),RSS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定位组和引导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耐受性评分均明显降低,满意度更高,且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环甲膜穿刺能够更好地满足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需要,定位准确,患者更加舒适,耐受性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30例,男65例,女65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5例。E组于术毕即刻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ESPB,在竖脊肌深面注入0.375%罗哌卡因25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行PCIA。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T_1)、拔除胸腔引流管后(T_2)的一秒种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高呼气流速变异率(PEFR),记录T_1、T_2时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的发生情况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_1)、实际按压次数(D_2)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呼吸困难等发生情况;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T_1时E组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发生率和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_2时E组FEV1、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D_2明显少于C组(P0.05),补救镇痛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ONV、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明显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可能与充分的术后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目前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些年,尽管人们对脓毒症发病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提出了针对其早期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靶点治疗,可是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遗忘、抗焦虑、无呼吸抑制等特点[3].有研究报道,DEX可降低脓毒症大鼠的死亡率并抑制其炎症反应[4-6],但有关DEX对脓毒症大鼠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中拟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并用DEX进行干预,评价DEX对TNF-α、IL-6和HMGB1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 C)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年龄23~64岁,体重48~8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继之以0.2~0.7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T0)和CPB开始后6h(T1)、12h(T2)、24h(T3)、48h(T4)和72h(T5)时测定血清和尿的NGAL和Cys C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2、T3时血清NGAL和Cys C浓度、T1~T3时尿NGAL和Cys C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2、T3时血清NGAL和Cys C浓度、T1~T3时尿NGAL浓度、T1、T2时尿Cys C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心血管手术CPB患者NGAL和Cys C水平,减轻CPB诱发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0只,10 ~ 14周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1L-10组(IL-10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Ⅸ组(Co组)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组(Zn组).LPS组、IL-10组、Co组和Zn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20 mg/kg,IL-10组、Co组和Zn组于给予LPS前3h腹腔注射重组人IL-10 1 μg,Co组和Zn组分别于给予重组人IL-10后2h腹腔注射钴原卟啉Ⅸ和锌原卟啉Ⅸ25 mg/kg.每组于注射LPS后24 h时取10只大鼠,采集心脏全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然后取肝组织,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每组取10只大鼠,记录给予LPS后72 h内大鼠生存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IL-10组、Co组和Zn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活性和生存率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IL-10组和Co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GSH-Px、SOD活性、HO-1 mRNA表达和生存率升高(P<0.05);与IL-10组比较,Zn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活性和生存率降低(P<0.05),C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