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凯时(前列地尔)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80例脓毒症休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凯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q12h静推;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AG(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γ-GTP.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死亡率,MOF发生率,均低于对组,ICU平均观察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凯时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脓毒症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肾功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2岁.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病史.因"上腹痛3 d"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予手术处理,并予腹腔置管引流、留置导尿管和中心静脉置管,入院后先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因痰培养、静脉血培养和腹腔引流液培养均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遂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在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其引流液培养出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药敏结果如表1,遂加用替考拉宁抗感染2周,多次腹腔引流液培养未分离出该菌.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入院后到培养出粪肠球菌一直未使用包括利奈唑胺在内的抗球菌药物.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后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s)及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政+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取主动脉起始部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部分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NMPs的表达水平。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对实验鼠行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及CRP的水平。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血脂学及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结束时模型组TC、TG、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MMP-2、MMP-9相对值模型组8618±549和9054±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对照组5314±163和6178±254),而阿托伐他汀组3397±453和6805±368,低于模型组(P〈0.01);CRP模型组(18.64±0.9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0.2)mg/L,而阿托伐他汀组(12.52±0.65)mg/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阿托伐他组显著,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CRP的表达,在稳定粥样斑块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鼠动脉粥样硬化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从而初步探讨他汀类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 高脂饲料 正常饮食)和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 高脂饲料 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试验鼠并取主动脉起始部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部分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蛋白激酶C的表达。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学水平(P<0.01);模型组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P<0.01);阿托伐他汀组鼠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蛋白激酶C,在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稳定粥样斑块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设同期非脓毒症的危重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24h外周血CD3+(CD3阳性淋巴细胞)、CD4+(CD4阳性淋巴细胞)、CD8+(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改变情况,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以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值均低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处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显著降低,且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存活组,表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损害,且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值愈低,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2(IMD/ADM2)水平变化,探讨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PIH组);适龄未孕妇女20例(NG组)及正常妊娠妇女20例(PG组)分别采其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IMD/ADM2水平。结果 (1)血浆IMD/ADM2水平PIH组、NG组、PG组分别为37.6±11.5、64.7±10.4、58.3±10.6pg/ml;PIH组与NG组及PG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G组与P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PIH血浆IMD/ADM2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0.78,P<0.01);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浓度的变化,提示其可能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生理、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CVF)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被随机分为大鼠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CVF组(C组)3组,每组48只。A组仅开腹翻动盲肠后关腹并复苏,B组和C组均行经典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成脓毒症模型。C组于术前24 h给药,A组和B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8、16、24 h时间点检测血清补体C3水平、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①B组术后血清补体C3浓度最高,C组最低(P<0.05),且一直维持较低水平;②在8、16和24 h时C组MPO活性较B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以术后16 h最为明显;③C组不同时点心肌损伤均较B组有所减轻,三组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以术后16 h最为明显。结论:CVF可以明显减少血清补体C3及MPO水平,并有效减轻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显示出对心肌组织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化,及时纠正低血钾;首选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发生静脉炎.本组1例因经费不足自动出院;20例治疗1个疗程(10~16 d)后停药,并再继续动态检测及随访1周,有18例患者痊愈,连续真菌培养阴性,真菌清除确切,未见复发病例;另有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多发创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入选80例多发创伤并休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每12小时静推1次;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病死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ICU平均观察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凯时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多发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应用于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06年收住我院危重病房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19例,应用由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观察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变化。结果:19例中痊愈13例,显效4例, 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 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应用于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