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15例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MDR1基因的表达。实验数据采用SAS软件中的χ^2检验和Fisher’s exact P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MDRI基因的阳性率为31.63%(68/21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Borromann分型及TNM分期等无关,但在分化差的肿瘤中有增高趋势,如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达41.67%及50.00%。结论 化疗前胃癌组织中MDRI基因即存在较高的表达率,这为选用化疗药物和MDR逆转剂提供了参考指标,但不能作为制定化疗方案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单纯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21例(22处病变),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非黏液产生型单纯性细支气管肺泡癌20例,21处病变,黏液产生型单纯性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野口分类:A型3例,B型12例,C型5例,黏液型未作分类。病期分类:21例均为ⅠA期,肿瘤最大径0.3~3.0 cm(平均1.3 cm)。全病例均无胸膜和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HRCT所见:根据磨玻璃密度影(GGO)的含量多少,将病变分为4种类型,病变全部呈GGO为A型(5例);GGO中心少量线状影为B型(7例);GGO中心及周边线状影散在为C型(7例);结节形成型为D型(3例)。伴有胸膜牵引11例。肿瘤境界清晰,边缘光整的病例5例,余17处病变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阴影中心部伴有血管、支气管阴影者21例。结论 HRCT能够反映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病理组织学的结构特征,对于病理侵袭度的预测及预后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与郎汉斯细胞和T细胞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间质中Lc、Tc的密度与组织学分类、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100、CD3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249例原发食管癌分别标记,观察癌巢内和癌旁间质中Lc、Tc的形态、分布特点和密度。结果Tc阳性细胞阳性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不均质棕褐色颗粒。Tc阳性细胞阳性定位在胞膜呈棕黄色。癌巢内Lc数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至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而Tc数量和癌旁间质Lc数量则相反。Lc、Tc分布数量与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Lc、Tc在癌巢内和癌旁间质分布密度可作为判定食管癌预后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腺黏液腺癌是特殊类型乳腺癌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乳腺恶性肿瘤,分为2个亚型:不含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的单纯型黏液腺癌和含有一部分浸润性导管癌的混合性黏液腺癌,一般而言单纯型较混合型预后较好,临床多能采取保乳  相似文献   
5.
囊内乳头状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乳腺癌,收集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内乳头状癌,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术前经超声及磁共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69个患腕)腕管综合征患者,性别不限,年龄33~61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C组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正中神经阻滞,两组每次阻滞药物均为布比卡因4.5mg、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 100μg混合液3ml。通过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BCT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手症状和功能;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记录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BCT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明显降低(P0.05),且U组SSS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F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潜伏期(MDL)、感觉潜伏期(SDL3)明显缩短(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U组SNCV明显快于C组(P0.05),其余神经电生理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部症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囊实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26例囊实性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等影像学表现,对照术后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鳞状细胞癌高龄者居多(平均70.1岁),囊内乳头状癌(平均67.7岁)、黏液癌相对较低(平均55.1岁);鳞状细胞癌生长迅速,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相对比较迟缓;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乳头周围(4/5),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与其他乳腺癌相似,多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平均值最大(49.6 mm),囊内乳头状癌(35.2 mm)、黏液癌(25.1 mm)次之;鳞状细胞癌较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皮肤浸润;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术前穿刺确定诊断的成功率较低,鳞状细胞癌较高.MRI共同点:肿块多为圆形或分叶状,T1WI呈现等-稍高信号,T2WI上显示高信号,增强后均呈环状强化;MRI不同点:黏液癌和鳞状细胞癌边缘粗糙,囊内乳头状癌边缘光整;鳞状细胞癌的囊壁较厚,且不均匀,囊肿内癌的囊内可见乳头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均表现为明显强化,黏液癌囊壁均匀,不伴有乳头状成分.超声:较其他乳腺浸润癌囊实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回声较低,且伴后方回声增强,大部分黏液癌同时有侧方阴影,鳞状细胞癌血流丰富,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血流供应较少.结论 囊实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MRI及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术前穿刺活检及临床表现,能够推测组织学类型及病变范围,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尿液分析是医院检验科工作量最大的化验之一 ,随着尿自动分析仪的普及应用 ,把尿液分析试纸法的精密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但由于试纸法采用方法的局限性 ,其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还有待克服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结合其它化学检查来减少误检和漏检。1 尿蛋白的检查分析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Bcl-2、P16蛋白在74例食管鳞癌、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43.5%、66.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1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0.4%、20.3%、20.3%,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上皮内瘤变组和食管鳞癌组之间P1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与P1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起作用,P16缺失出现在食管癌发生的早期阶段。Bcl-2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检测P16和Bcl-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3年~2005年间共收治髌骨外伤患者150例,均摄膝关节正侧位,112例髌骨骨折,36例髌骨无异常,2例二分髌骨。此150例加摄X线髌骨斜位像。113例为髌骨骨折,其中5例为髌骨正侧位未见异常。30例髌骨无异常,其中2例为膝关节正侧位伪影所致假阳性、7例为二分髌骨、年龄17~46岁、平均23岁;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其中2例膝关节正侧位印象诊断为髌骨骨折,3例膝关节正侧位印象诊断髌骨无异常。2方法国产东软数字化500M A摄片机。患者被检测下肢向内或外旋45度角,用沙袋垫高被检者臀部与踝部,中心线对准髌骨外缘或内缘,垂直于胶片。3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