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nucleostemin基因在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肾癌组织标本62例,透明细胞型50例,颗粒细胞型12例.同时取10例癌旁非癌肾组织和10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作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检测上述组织nucleostemin基因mRNA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肾癌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47例显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5.81%.正常肾组织未见有nucleostemin基因阳性表达.nucleostemin基因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nucleostemin基因在透明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4.00%;颗粒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8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cleostemin基因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中无表达;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提示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过敏性休克实验的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 以豚鼠为实验动物,以小牛血清为致敏原,由学生亲自进行过敏性休克激发前致敏注射和动物激发试验,采用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对过敏性休克豚鼠进行抢救并观察过敏性休克动物病理解剖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结果 豚鼠致敏后再次用相同变应原注射可诱发豚鼠产生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症状,迅速采用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注射可有效缓解豚鼠过敏症状,致敏豚鼠体内Ig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致敏豚鼠血清可诱导显著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脱颗粒细胞百分比达(67±16)%.结论 综合性过敏性疾病实验教学新模式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等。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有基本的清洗设施,使用后的内镜在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洗和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若清洗、消毒与灭菌措施不当,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清洗消毒室和清洗消毒设施使用后要进行终末处理,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消毒后内镜二次污染,也会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内镜室对硬式内镜清洗室及清洗设施进行终末处理过程中结合医院实际条件,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各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共计120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中以输尿管及肾结石和尿路梗阻应用输尿管内支架管最多,远高于其他类型疾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易发生血尿及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内支架管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泌尿外科器械,在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操作,且术后给予患者合理护理干预,以避免发生血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