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休克(ECT)治疗原理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电发放和全身抽搐[1],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因使用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的抽搐明显减轻,减弱了心肌收缩强度,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痉挛发作是MECT治疗成功的主要标志,2005年1月~2006年7月用MECT治疗72例精神疾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需长期服药,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女性患者月经失调、甚至闭经,这是药物对神经内分泌的副作用,其中以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的利培酮较容易引起[1~3],这给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困难.为消除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2006年7月~11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用利培酮、氯氮平与消遥丸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的癫痫患者6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利培酮组(31例)与氟哌啶醇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癫痫治疗,利培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培酮治疗;氟哌啶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和攻击危险评分.结果 两组的PANSS、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攻击危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阴性症状及SDSS评分差值改变大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利培酮对于改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又可导致多种器官损害,其中以肝损害及大脑损害最为常见.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 500~2 000万人酗酒,其中约有10%~20%发生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6.
锂治疗患者的血尿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罗环跃,王列全,贾良春,代斌强,王世杰,徐儒瑾锂盐用于治疗、预防情感性障碍,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近年报告其存在肾功能影响,为此我们应用前瞻性设计的方法对服碳酸锂治疗的病人进行血清、尿β_2-微球蛋白(β_2-...  相似文献   
7.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由传统电抽搐治疗改良而来,在国外已普遍采用,国内精神卫生机构陆续开展已有10多年,但普及不够,设备投资高固然是其原因之一,但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还在于该技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治疗中对医生和麻醉师的要求高.该方法是首先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治疗后病人抽搐明显减轻,恐惧等痛苦体验小,治疗过程安全性高,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1].我院于2005年1月引进的THYMTRON-IV是美国精神科教授Abrams和Swartz研制的治疗仪,现将2005年1~6月治疗的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联合氯氮平合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