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例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随着手术广泛开展,前列腺手术护理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术后恢复顺利与否,除与手术操作相关外,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介绍本院对此类手术及并发症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B型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单纯组47例和合并组5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合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且单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Ⅱ级和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P<0.05)。结...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6-03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肾炎1例,经过医护人员3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阿托品是临床上抢救有机磷中毒的常用药物,但正确应用阿托品又足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应用阿托品抢救26例有机磷中毒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小金丸对淋巴细胞亚型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小金丸对53例瘀血证病人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结果 小金丸可以升高CD8 淋巴细胞.结论 小金丸有调节淋巴细胞亚型的作用,深入探索中药对淋巴细胞亚型及免疫过程的精细调节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应用HD和HP串联同时进行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例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结论:HD联合HP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_端脑钠肽前体(NT—Pr0BNP)在慢性阻塞}生肺疾病(CDP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根据合并肺心病情况,将其分为COPD组与COPD合并肺心病组。COPD合并肺心病组再根据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为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组。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胸部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法测定肺动脉压。结果COPD合并肺心病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合并肺心病组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主肺动脉宽度明显大于COPD组,且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COPD组;NT—ProBNP水平与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中NT—ProB—NP水平依次显著升高,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NT—ProBNP水平能较好判断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情况,是判断右心室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患龋与其婴幼儿龋齿(ECC)的关系,为预防、防治婴幼儿龋提供依据。方法对337名广州市城区身体、精神发育正常的3~5岁婴幼儿(其中男172名,女165名)及其母亲进行龋患情况检查,同时进行婴幼儿乳喂养、辅食添加情况以及母亲妊娠期龋患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妊娠期妇女患龋组婴幼儿龋均高于妊娠期妇女无龋组婴幼儿,妊娠期妇女龋患组与无龋组间婴幼儿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患龋水平影响ECC的发生率;口腔科医生应与产科医生密切合作,加强孕妇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并及时治疗孕妇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