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钛板(或钛网)作为颅骨成形的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它有强度高,组织相容性好,不老化等特点,而且手术操作简便,但存在术中塑形困难、费时、易刺破头皮等缺点。我科2000-12-2002—12采用术前钛板塑形治疗单侧颅骨缺损85例。  相似文献   
2.
硬膜边缘脑血管保护在23例开颅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在 2 3例开颅减压术中采取血管保护技术 ,对于减轻继发血管损伤 ,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8~ 6 5岁 ,平均年龄4 1 6岁 ;伤后距手术时间平均 4 5h。入院时GCS评分 3~ 5分 ,单纯额颞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 3例 ,额颞部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 12例 ,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单纯颈动脉损伤半球缺血 1例。术前 6例双瞳孔散大 ,5例一侧瞳孔散大但CT显示瞳孔散大侧有越来严重的半球脑水肿。 8例应用脑室导管行颅内压监测。手术指征 :①GCS <6分 ;②C…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6h",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 Hg,神经系统检查除脑膜刺激征阳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鞍上池、前纵裂池、侧裂池、环池、四叠体池见条索状高密度影,第四脑室亦见少量点状高密度影,双侧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于2012年1月9日2012年1月9日因“四肢麻木2年,右下肢行走困难6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先后出现双侧手、脚麻木,伴右手活动不灵活,劳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于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对颈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增生疑似脊膜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6岁。于2010-01-18因颈部疼痛4个月、四肢无力1周入院。患者于2009-09出现左侧颈部僵硬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向右侧扩散,  相似文献   
7.
<正>自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开展以来,颈椎病的外科治疗有了迅速发展。传统的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处理椎体后缘骨赘和/或钙化的后纵韧带常常十分困难,往往导致减压不够充分,强行刮除骨赘容易造成脊髓和神经损伤。为提高颈椎病手术疗效,2001-01~2004-06我们用颈前路磨钻法显微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56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 36~75 岁。病程最短6d,最长15年。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或意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2001-01~2005-04对6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33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有椎管侵占现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59例植骨块于3个月内全部骨性融合,病死3例。生存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5级。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下脑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切除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疗效. 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脑功能区33例胶质瘤及16例脑膜瘤继发癫痫患者,采用MRI进行肿瘤定位,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白质纤维束与肿瘤位置关系,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运动功能区,在全麻-唤醒-再全麻技术下开颅,实时B超、皮层脑电图(ECoG)定位肿瘤及致痫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病灶.结果 有44例患者顺利经过全麻-唤醒-再全麻的过程,其中28例术中持续保留喉罩;16例语言区肿瘤唤醒后拔除喉罩,语言区定位及功能测试后再置入喉罩全麻.年龄偏大的3例胶质瘤及2例脑膜瘤患者因唤醒时躁动、憋气,脑组织膨出明显,放弃唤醒麻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定位出脑功能区36例,皮层功能定位阴性8例;ECoG监测发现瘤周皮层致病灶31例.胶质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脑膜瘤全切13例,次全切1例,术中未出现癫痫发作现象.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功能障碍26例,均于1月内恢复;术前原有功能障碍均好转.癫病发作完全消失3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3例. 结论 术中全麻唤醒下手术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疗效好、风险低.术前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合适的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有效预防癫痫发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脉搭桥术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外伤性脑梗塞锁骨下动脉-静脉-颈内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脑梗塞手术治疗的时机、方式、适应证。结果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肢体肌力由术前的0~1级逐渐恢复至3~4级。彩超复查示移植血管通畅良好。结论动脉搭桥术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