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51只Wistar大鼠建立了新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2.1%,周存活率为86.27%。手术要点是术前供肝冷灌注;受体肝只建立门静脉血供,静脉吻合分别采用“双袖套”式吻合和“8”字外翻缝合;胆管重建采用单管支架总胆管对端吻合法。移植术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动态观察表明:术后2周是控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时期,术后8周实验鼠产生免疫耐受性,移植肝脏成活。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重症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小儿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 ICU)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重症感染患儿药敏试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者68例,随机分为环丙沙星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38例。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10~20m g/(kg.d),b id,iv gtt;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80~120m g/(kg.d),iv gtt,b id。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6.67%,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68.42%,86.8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30)、5.26%(2/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治疗小儿重症感染效果好,未发现明显近期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便宜,可作为二线药物备用。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靶器官之一 ,而且也是MODS的始发部位及促进全身MODS发展的动力器官[1] ,因此胃肠功能障碍在MODS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其发展至胃肠功能衰竭并阻断其他器官相继序贯性衰竭 ,对MODS的转归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 135例伴有胃肠系统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作临床分析 ,以探讨小儿MODS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1 临床资科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PICU收治的 4 5 0例危重患儿中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 135例 ,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 4 8例 …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严重精神疾病。目前该病以综合治疗为主。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还对治疗效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1]。由于病情的影响,常规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可能不够,所以我们考虑采用系统心理护理。现将两种不同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两端血管内压力差及支架置入术对压力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1例,将压力导丝头端送至狭窄远端3cm处测量远端平均动脉压,导引导管置于近狭窄处测量近端平均动脉压,计算狭窄两端压力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狭窄率与狭窄两端压力差的相关性,以Wicoxon检验比较术前的血管内压力差。结果1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得到完整的术前和术后压力差值,围术期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术前狭窄率、压力差分别为64%~95%(74.18±8.70)%、5~72(15.64±19.64)mm Hg(1mm Hg=0.133kPa),术后分别为0%~30%(12.64±11.07)%、0~9(2.64±2.69)mm Hg。术前与术后狭窄两端压力差和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狭窄率与压力差呈正相关(r=0.767,P0.01)。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在改善狭窄率的同时减低狭窄两端压力差。  相似文献   
6.
2009年岁末,一部电影《阿凡达》,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而且还彻底颠覆了过去所有的观影概念,开启了电影数字化革命的新浪潮.而这一切的发生,是源于计算机操纵下的三维(3D)虚拟影像技术所搭建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完美结合.3D技术为外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深远意义要远远大于影院中的数字化革命,黄志强院士曾经形象地形容3D医学影像技术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将改变传统外科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转归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项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受多发性硬化性别差异影响的要素,诸如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进程、磁共振成像、治疗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YH7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心肌病(cardiomyopathy,CM)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诊治的5例MYH7基因变异所致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CM患儿中,女3例,男2例,均存在MYH7基因变异,共检出7种变异位点,其中5种为未报道变异。肥厚型心肌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和致密化不全型心肌病各1例。首诊年龄为6~156个月。首诊咳嗽、呼吸急促、吃奶欠佳、口唇发绀等心力衰竭表现2例,均伴生长发育落后;心悸、黑蒙、晕厥1例;发热、流涕伴肝功能异常1例;5例均有活动耐力减低。5例均接受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随访7~24个月,均存活。结论MYH7基因变异所致CM患儿起病年龄不一,首诊时多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出现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或致密化不全型心肌病表型。早期进行基因诊断和药物干预的患儿短期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肌病。肌节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cardiac beta-myosin heavy chain,MYH7)、MYBPC3等基因]突变是HCM最常见的遗传学病因,其中以MYH7基因突变最常见,占30%~50%。MYH7基因突变具有受环境因素影响、可合并多个基因变异,以及年龄依赖的外显率等特点,使患儿临床表型不一或重叠,包括多种心肌病和骨骼肌疾病。目前关于MYH7基因突变导致儿童HCM的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尚不明确。该文通过总结MYH7基因突变导致HCM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治疗,以期有利于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个体化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转归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项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受多发性硬化性别差异影响的要素,诸如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进程、磁共振成像、治疗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