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内镜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及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视神经等结构.结论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海绵窦及其内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内病变侵犯海绵窦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 65例脑脊液鼻漏病例。随访 3个月~ 1 0年 ,其中 2 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治愈率 40 %。 3 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9例自动离院 ;行开颅手术修补 7例 ,其中 3例治愈 ;行鼻外入路修补术 3例 ,全部治愈 ;经鼻内镜修补术 2 0例 ,其中 1次手术治愈 1 9例 ,2次手术治愈 1例。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成功率为 1 0 0 % ,其中 1次修补成功率为 95 %。结果提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对内耳损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无框架MRI导航下的内镜经蝶鞍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框架MRI导航系统在内镜经蝶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垂体腺瘤和2例颅咽管瘤病人在无框架MRI影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蝶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机器定位误差平均1.5mm,重要结构和病变定位满意,导航注册时间平均5 min,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后病人症状均减轻.结论在内镜经蝶鞍区手术治疗中,无框架影像导航使重要结构及病变定位准确,可在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侵袭性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总结临床经验,报告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侵袭性腺瘤18例,其中4例伴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施肿瘤近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追加放射治疗10例,服用溴隐亭治疗5例,术后平均随访3.8年,其中3例(16.6%)平均1.6年复发,二次比额手术治愈,就垂体侵袭性和伴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们从认识内镜鼻窦外科技术到掌握它,并将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鼻腔鼻窦及颅底疾病不过短短的20年时间.然而,在这迅速发展的20年里,内镜鼻窦外科技术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不断地拓展我们的思路、不断地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潜水技术在垂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内镜下经鼻垂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计划采用内镜潜水技术.其中垂体腺瘤91例,垂体Rathke囊肿8例.结果 术中实际应用内镜潜水技术84例,随访3~6个月,其中肿瘤全切除60例,次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5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修补后无脑脊液漏.术后视力损害加重1例,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3例.15例因解剖和操作等原因未能实施潜水技术.结论 内镜潜水技术安全实用,可提高病变切除程度,相关并发症少,器械的水中操作技术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颅内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为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 neum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受压迫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脑下外侧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观察责任血管及其来源后将其推移,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被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92%。术中发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占66%(70/106)。34例患者中发现面神经根区(root exit zone,REZ)存在明显的压迫切迹。术后104例抽搐症状立即完全消失;2例抽搐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内延迟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术中REZ的显露、准确判断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以及垫棉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人们从认识内镜鼻窦外科技术到掌握它,并将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鼻腔鼻窦及颅底疾病不过短短的20年时间.然而,在这迅速发展的20年里,内镜鼻窦外科技术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不断地拓展我们的思路、不断地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10.
喉显微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喉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喉癌前病变显微手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 方法 33例喉癌前病变(声带白斑18例,声带角化症15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声带白斑10例,声带角化症7例)和西医对照组(声带白斑8例,声带角化症8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喉显微手术及术后使用抗生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手术治疗加术后口服自拟中药汤剂.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病变复发率为0%(0/17),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病变复发率为25.0%(4/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喉显微术后声带黏膜及发音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87±4.93天,对照组为26.56±13.08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喉癌前病变不仅创伤较小,且术后声带结构及功能恢复较快、原病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