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54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以了解肝脏是否发生实质性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09年至2010年54例慢性HBV携带患者,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2.5岁.慢性HBV携带者诊断标准符合我国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其他嗜肝病毒、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其他肝脏疾病.所有患者HBV DNA≥104拷贝/mL、HBsAg、HBeAg阳性、ALT正常.  相似文献   
2.
肝炎病毒急性和慢性感染是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导致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疾病,占重症肝炎90%以上[1].该病发展迅速、肝功能损害严重,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达80 9,6以上[2],且治疗极为棘手,许多学者强调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4].我们对23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期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早期干预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80例,其中治疗组62例给予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照1组58例单纯服用拉米呋定治疗,对照2组60例单纯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观察血清肝功能、HBVDNA定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YMDD变异)发生率、临床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HBeAg阴转率在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1、2组(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和随访6个月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阳性患者中YMDD变异检出率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5.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拉米呋定耐药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百乐眠胶囊治疗组(n=44),乌灵胶囊治疗组(n=39)以及奥沙西泮治疗组(n=41),其中百乐眠胶囊组服用百乐眠胶囊2粒每日二次治疗,乌灵胶囊组治疗剂量服用乌灵胶囊3粒每日三次,奥沙西泮组服用奥沙西泮15-30mg/日治疗,治疗持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定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及疗效,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百乐眠胶囊组,乌灵胶囊组,奥沙西泮组的PSQI分数分别为(6.14±2.11),(7.45±2.42),(6.10±1.90),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三组间存在差异(F=5.12,P<0.01),百乐眠组PSQI分数显著低于乌灵胶囊组(Q=3.9213,P<0.01),但是与奥沙西泮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Q=0.1213,P>0.05)。同时治疗后三组的ISI分数分别为(12.30±3.55),(14.42±4.18),(11.93±3.19),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10.19,P<0.01),百乐眠胶囊组ISI分数显著低于乌灵胶囊组(Q=5.1262,P<0.01),但是与奥沙西泮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Q=0.9065,P>0.05)。奥沙西泮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百乐眠胶囊组。结论:百乐眠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MECT治疗时颈外静脉预注小剂量丙泊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镇静起效的效果.方法 对需要行MECT治疗且不合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麻醉师行颈外静脉穿刺成功后,先预注1/3~1/2量丙泊酚(按1.5~2mg/kg计算)进行快速镇静后再行MECT治疗;对照组由MECT室专职护士行前臂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注射全量丙泊酚镇静后再行MEC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药物镇静起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镇静起效时间观察组为(0.5±0.1)分钟,对照组为(1.0±0.2)分钟,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不合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行MECT治疗时,采取颈外静脉穿刺预注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药物镇静起效时间,从而保障MECT治疗安全、高效、有序地执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组(62例)和单纯服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58例),经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HBV DNA定量、临床症候、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其肝功能复常率、改善临床症候、降低临床耐药发生率、总有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对恢复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肝功能,改善临床症候,减少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贝佳妮  张盛杰 《护理与康复》2015,14(6):503-505+508
目的探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对临床工作的心理感受,为促进低年资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形成正性的心理体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工作2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然后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提炼出主题。结果得出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工作心理感受是失落、忧虑、害怕、温暖4个主题。结论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对临床工作存在一定的负性心理感受,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低年资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执业环境,从而提高其对临床工作的正性心理体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盛杰  陈静  张利红 《中外医疗》2010,29(24):10-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药物治疗4周起加用MECT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 MECT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第16周末,总有效率82.76%。结论 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虽对记忆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和苯巴比妥联合治疗乙肝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复方丹参和苯巴比妥联合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96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针 苯巴比妥;复方丹参针;苯巴比妥3组,观察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 il)、胆汁酸(TBA)及其他肝功能指标,疗程1个月,随访1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降血清胆红素和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说明复方丹参和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各类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应用河南省新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为2006~2007年间我院住院肝炎病人共80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男31例、女9例,年龄15-72(平均43.8)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