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5.8%。另2例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36例一次取尽结石,11例分2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8%,1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0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9岁,自2008年8月开始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可缓解,与进食及排便无明显关系,未诊治。2009年1月因疼痛较前加重并感腹胀,肠鸣增加,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门诊治疗,予以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2009年9月因腹痛症状加重伴发热住院治疗。体检: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关节未见肿痛及变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食管动力的差异。结果 pH监测异常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LESP)显著降低(P<0.05),pH监测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H监测正常组和异常组均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及远端收缩积分降低和有效蠕动比例减少,pH监测异常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 pH监测不同NERD患者间存在食管动力特征差异,pH监测异常NERD组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端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祥春  李敏  汪文生  张焰平  陈刚  汪祺  陈燕 《安徽医药》2013,34(8):1179-1180
目的评价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2例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结合超声内镜和(或)胸部CT等综合评估,采用EMR治疗,并对所有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术后3个月短期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经EMR切除病灶,部分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热活检钳、APC或钛夹止血,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局部未见残留组织,愈合良好,局部未见狭窄、疤痕增生现象。结论 EMR是治疗食管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治疗方法及结果,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探讨最佳治疗方案.②方法 收集2007 年1 月~2011 年1 月本院的AOCS 患者95 例,内镜治疗组55 例,手术治疗组40 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③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④结论 内镜治疗是抢救AOSC首选方法,成功率高,痛苦少,费用低,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结扎与硬化联合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静脉曲张皮圈结扎术(EVL)以其简便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国内已被普遍采用。Gimson等报道EVS与内镜硬化剂注射(EVS)相比,并发症少[1]。近年来,我们应用EVL和EVS联合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为EVL与EVS联合治疗组,男15例,女5例,年龄 20~71岁,平均 47.6岁;肝炎后肝硬化 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4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3例,B级15例,C级2例;其中6例曾有门静脉高压相关手术史。对照组为我院3年前EVS治疗的22例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 24~56岁,平均 47.2岁;肝炎后肝硬化 8例,血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在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行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的16例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7例食管或贲门固有肌层起源的黏膜下肿瘤(SMT)患者行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STER),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9例行POEM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 5±20. 6) min;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7例STER患者手术平均时间(48. 5±18. 0) min;肿瘤完整切除6例(85. 7%),1例因瘤体形态不规则,部分呈外生型生长,少许瘤体腔外残留;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6例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术后1~6个月随访,未见病灶复发及残留。结论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在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行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的16例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7例食管或贲门固有肌层起源的黏膜下肿瘤(SMT)患者行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STER),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9例行POEM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5±20.6)min;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7例STER患者手术平均时间(48.5±18.0)min;肿瘤完整切除6例(85.7%),1例因瘤体形态不规则,部分呈外生型生长,少许瘤体腔外残留;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术后1~6个月随访,未见病灶复发及残留。结论 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碘染粉色征与窄带成像背景着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住院疑诊早期食管癌43例(共计47处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内镜下碘染粉色征与窄带成像背景着色征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碘染粉色征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7.23%(41/47)、灵敏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82.61%(19/23)。窄带成像背景着色征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9.36%(42/47)、灵敏度为87.50%(21/24)、特异度为91.30%(21/23)。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5)。结论 碘染色和窄带成像对早期食管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但碘染色操作费时且有不良反应,而窄带成像操作简便并可反复观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焰平  程翠平  李敏 《安徽医学》2011,(9):1281-1282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间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96%,并发异位栓塞2例,发生率9%。结论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