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明确,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术式,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一、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术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是2000年Haissaguerre等[1]最早提出的,研究发现肺静脉开口部的左心房-肺静脉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节段性电突破,所以他们提出节段性消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寻找高活性的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 根据已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的构效关系以及分子模拟研究的结果,设计了两类1,5-二芳基取代-1,2,4-三唑类衍生物,以1-(4-取代苯基)-3-硫代氨基脲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小鼠二甲苯致炎模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测试。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MS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I3、I9、I12、I15、II2、II3、II6、II7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P<0.01),其中化合物II2、 II3、 II6的抗炎活性最强。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在三唑环1位芳基的对位引入F、Cl、Br吸电子基团以及3位引入磺酰基和甲硫基,对抗炎活性有重要的意义;在三唑环5位芳基的对位引入氨磺酰基,对抗炎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择期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采用羟考酮0.8 mg/kg+雷莫司琼0.6 mg;D组采用羟考酮0.8 mg/kg+右美托咪定0.05μg/(kg·h)+雷莫司琼0.6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进行疼痛、镇静、睡眠质量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D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的MAP分别为(85.8±4.8)mmHg、(84.0±3.8)mmHg、(82.1±4.0)mmHg、(82.6±3.6)mmHg,与C组[(89.1±6.2)mmHg、(87.3±5.6)mmHg、(85.2±5.9)mmHg、(85.4±5.4)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的HR值D组分别为(66.5±6.5)次/min、(64.5±6.0)次/min、(64.8±5.6)次/min、(64.2±6.2)次/min,与C组[(70.9±8.4)次/min、(71.0±7.7)次/min、(69.8±7.5)次/min、(69.6±6.7)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D组分别为(2.0±0.5)分、(1.4±0.6)分、(1.0±0.5)分、(0.7±0.5)分,与C组[(2.4±0.7)分、(1.8±0.8)分、(1.4±0.7)分、(1.1±0.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D组分别为(3.1±0.6)分、(2.9±0.6)分、(2.3±0.5)分、(2.3±0.5)分,与C组[(2.2±0.6)分、(2.4±0.6)分、(2.0±0.5)分、(2.0±0.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评分D组0分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8例)比较,D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镇静过度.术后第3天随访D组患者对PCIA满意度为24例(80.0%),C组10例(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围术期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联合用药在无痛性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在无痛性人工流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减轻孕妇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方法:10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推注地西泮,行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封闭。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直接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治疗组孕妇疼痛反应、宫颈扩张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西泮、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5年至2012年共57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192±36)min,X线曝光时间(28±8)min,随访时间(3.1±2.0)年,单次消融成功率42.1%,多次消融成功率61.4%,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消融成功率36.4%,非梗阻性患者成功率67.4%(P=0.031)。结论环肺静脉消融结合基质改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术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DES植入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和再狭窄率比起裸支架都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晚期血栓形成事件报道有增加趋势,甚至出现“追赶”现象。  相似文献   
7.
单秀霞  张薇  张晓栋 《人民军医》2008,51(2):99-10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将SLE309例中死亡46例分为初诊未用药组6例、单纯泼尼松组26例和联合治疗(泼尼松+环磷酰胺)组14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和肾衰竭是SLE主要死亡原因;病程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狼疮脑病,晚期则是多脏器衰竭;联合治疗优于未用药及单用泼尼松治疗(P〈0.01),但联合治疗和泼尼松感染率上升,尤其是结核和真菌感染。结论:根据SLE的临床特点进行合理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退行性瓣膜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根据主动脉瓣有无钙化及返流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34)及高血压伴退行性瓣膜病组(n=36)。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其比值(E/A),以及肺静脉血流相关峰值;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钠肽(BNP)。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学指标及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压伴退行性瓣膜病组二尖瓣血流E/A值、肺静脉血流S/D值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均降低,而BNP水平均升高,两组间E/A值、S/D值、BNP水平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早期,左室形态学已发生改变,BNP水平可考虑做为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吡拉西坦制剂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江苏省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对吡拉西坦制剂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法定检验显示158批样品中2批(1.3%)不合格,其中1批片剂重量差异项不合格,1批注射液可见异物项不合格.结论 该品种制剂质量状况总体评价良好,现行检验标准可行,但尚有亟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已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256例,消融终点定义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二尖瓣峡部和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双向阻断且碎裂电位消失。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n=43)和无复发组(n=213)。通过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探讨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19.5±3.6)个月随访,与无复发组相比,房颤复发组患者右心房内径较大,为(53.31±6.55)mm 对(48.74±5.87)mm;房颤持续时间较长,为(81.83±45.75)个月对(53.16±40.23)个月;左心房内径较大,为(49.85±6.82)mm 对(46.77±5.83)mm,P 均<0.01。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增大(OR=1.01,95%CI:1.01~1.28,P <0.05),右心房内径增大(OR=2.85,95%CI:1.15~7.03,P <0.05)、房颤持续时间延长(OR=1.01,95%CI:1.01~1.02,P <0.05)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左心房内径和房颤持续时间外,右心房内径增大也是已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