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胰腺癌压迫导致胃幽门、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狭窄或不全 性梗阻在临床上多发且常见,其中,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外科手术 治疗,因而,上消化道狭窄不能及时解除或再通,临床一般采用 鼻胃管减压与静脉营养支持,造成梗阻以下仍具有正常生理功 能的大部分肠道处于长期闲置.我院2007 年5 月至2010 年9 月对19 例胰腺癌伴胃、十二指肠或近端空肠狭窄的患者,在X 线监视下运用导丝导管传送技术经鼻置入三腔喂养管至空肠, 建立空肠营养同时附带胃减压的肠内营养通路,成功率高,收到 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与经肋间VATS(conventional intercostal VATS,C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疗效随访评价的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XVATS组与C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2.3岁。XVATS组41例,CVATS组43例。全组患者无死亡、心肺血栓、肺漏气或纵隔内感染。CVATS组5例(11.6%)中转开胸、1例(2.3%)术后MG危象、1例(2.3%)胸腔内出血、1例(2.3%)乳糜胸。两组在手术时间[(127.4±50.4)min vs.(122.9±38.6)min]、术中出血量[46.9(25.7,79.2)mL vs. 45.7(21.9,92.1)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 v...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在肝胆胰疾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肝胆胰疾病患者进行SCTP检查,其中手术治疗49例,以此为对照,分别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的SCTP表现逐一分析。结果:SCTP能完整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与病变之间复杂的空间解剖关系,可直观评价门静脉的管径、管壁受侵程度、阻塞程度及侧支循环表现,其术前诊断与手术时照的符合率为100%。结论:SCTP是门静脉系统全面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肝胆胰疾病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定位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接受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脓肿19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15例,胰周及腹膜后积液18例。分析治疗结果及穿刺相关问题。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引流,穿刺引流后患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3例引流后效果不佳行急诊外科手术,49例引流成功患者避免了手术或急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2%(49/52)。其中2例因引流管堵塞而更换引流管重新置管,1例引流45天后出现腹壁肌肉间隙脓肿,1例胆囊穿刺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其余48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胰周及腹膜后局限性积液、积脓,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单独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外科引流或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时肝脏组织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全反式维A酸15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中介液二甲基亚砜(DMSO),共14d。建立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复流24h后采集各组大鼠肝脏和血清,测定血清中ALT和AST,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查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和实时RT-PCR检测MnSOD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全反式维A酸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水平[(138.61±54.63)U/Lvs.(458.53±83.17)U/L,P=0.001)]和AST水平[(355.57±70.92)U/Lvs.(1152.48±135.86)U/L,P=0.001)];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组织学损伤;明显降低MDA的活性[(0.47±0.03)nmol/mgvs.(0.77±0.04)nmol/mg,P=0.001)],增加SOD的活性[(221.36±14.18)U/mgvs.(158.01±13.17)U/mg,P=0.001)];增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MnSOD的蛋白水平和MnSOD mRNA的表达(1.39±0.22vs.0.40±0.07,P=0.001)。结论全反式维A酸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MnSOD表达,增加SOD的活性,减少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MDA的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肠减压管选择性小肠造影对小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为小肠梗阻并排除急诊手术指征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长的减压管至空肠上段抽吸减压治疗,随着小肠减压的不断深入,减压管前端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病变部位进行选择性小肠造影.在透视下经减压管吸引口注入76%泛影葡胺20~100ml,再注入空气50~200ml,使造影剂和空气直接涌入梗阻病灶周围形成双对比造影.对局部进行动态多体位观察,摄取点片.必要时同抽减压管至空肠上段行全小肠双对比造影.结果 本组35例置管全部成功,小肠减压治疗后肠梗阻缓解20例,减轻15例,手术治疗10例.35例选择性小肠造影局部小肠显影清晰,不重叠,重点突出.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6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小肠肿瘤4例(转移瘤3例,小肠癌1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放射性肠炎3例(其中1例造影误诊为小肠转移瘤),小肠套叠2例,小肠息肉1例,升结肠癌1例. 结论鼻肠减压管具有小肠减压治疗与选择性小肠造影检查的双重作用.选择性小肠造影可以明确梗阻部位、梗阻程度和梗阻病因,做出影像学定位与定性诊断,为确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在胆道外科领域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及狭窄的处理是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我院1984~1996年12年间处理的20例作回顾性分析,着重讨论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8.0岁;急诊手术致伤7...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4年至1996年诊治了20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及狭窄,下面讨论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