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恶性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我们于1987年9月收治1例眶下神经原发性恶性神经鞘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7岁。右眶下区发现一肿块3个多月,因近1个月来肿块增大迅速,并伴有局部疼痛、右上唇麻木感而入院。口腔科检查:面部明显不对称,右眶下区可触及1个约7×5×4cm 的肿块,表面光滑,中等硬,不活动,轻压痛,皮肤无改变,右眶下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较左迟钝,右鼻外侧壁向内凸出,鼻腔狭小,无张口受限,(?)松动Ⅱ°,无叩击痛。血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心肺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连续收集149例脑伤伴发心肺损害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为脑心组132例,脑肺组12例,心肺组5例,并分析3组的临床表现和预后,进一步比较脑心组、脑肺组中不同表现的亚组的死亡率。结果:心电图异常88.6%(132/149),神经源性肺水肿8.1%(12/149),同时具有心电图异常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者3.4%(5/149)。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入院GCS评分分别为(8.2±2.9)、(6.3±1.4)及(6.2±1.3)分,脑心组与脑肺组(P=0.046)、脑心组与心肺组(P=0.039)比较GC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死亡率分别为4.5%(6/132)、41.7%(5/12)及60.0%(3/5),脑心组与脑肺组(P=0.001)、脑心组与心肺组(P=0.002)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肺水肿和轻度肺水肿比较,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脑外伤心肺损害使伤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脑外伤心肺损害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眉山市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交通事故伤的时间、地点、受伤人员的性别和年龄职业及受伤程度、事故类型及事故点道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40-50岁人群是交通事故伤高发人群,每天7~9时、16~18时,每年1,2,12月是交通事故伤高危时段,摩托车现已成为最高发交通事故的交通工具.结论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已成为人身伤害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正> 恶性造釉细胞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许××,女,50岁。右下颌肿胀伴右下磨牙咀嚼无力近4年,无痛。后发现肿瘤向外突出并呈无痛性渐进生长,同侧牙松动。1984年秋发现右下唇麻木、肿瘤疼痛。近半年来肿瘤增大明显。于1985年6月来我院就诊。体检:神志清,贫血貌。眼、耳、鼻,心肺听诊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上室管膜瘤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资料。结果共获得10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的随访资料。术后存活8例(80.0%)、死亡1例(10.0%)、复发1例(10.0%)。 Karnofsky 功能状态(KPS )评分为95~100分者7例(70.0%)、90分者1例(10.0%)、80分者1例(10.0%)、0分者1例(10.0%)。结论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幕上室管膜瘤的复发率,应作为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8.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硬膜下积液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分析92例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资料,研究随着疗程增加患者症状及硬膜下积液的变化。结果随着疗程增加,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更为明显;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第3个疗程后积液厚度分别为6.1mm、5.5mm、4.0mm和2.2mm,第2个、第3个疗程后积液厚度进一步减小,第1、2个疗程之间以及第2、3个疗程之间积液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1,P=0.007;t=3.264,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疗效明显,尤其超过2个疗程后疗效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垂体PRL腺瘤的侵袭性与术前血清PRL、肿瘤大小、性别、年龄的关系,为PRL腺瘤患者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并综合分析昆医附一院首次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3例泌乳素(PRL)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术前血清PRL水平,分析患者的年龄组成、性别差异,测量磁共振(MRI)影像上肿瘤大小,按照Wilson改良Hardy分类方法判断肿瘤侵袭性。结果:本组资料中33例PRL腺瘤患者,侵袭性腺瘤12例,非侵袭性腺瘤2l例;男性8例,女性25例。Logistic回归分析:较大腺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是较小腺瘤的1.435倍;女性PRL腺瘤患者肿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2.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的大小、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结论:肿瘤的侵袭性与肿瘤大小、性别相关,与术前PRL水平、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OPG56例进行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总剂量45~60 Gy,评价患者术后9个月视力、视野与全身恢复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0例,星形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术后9个月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1.1%,视野缺损改善者占94.6%,伴颞、额部头痛者症状均消失,下丘脑功能损伤明显恢复者占94.3%。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5.3%。14岁以下OPG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14岁以上OPG患者,视力恢复及视野缺损改善明显优于14岁以上OPG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星形细胞瘤,视力恢复及视野缺损改善均差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星形细胞瘤,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OPG患者的预后,但是对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