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道手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褪黑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择期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三组,CT1(8:00~14:00)和CT2组(14:00~20:00)患者各30例,CT3组(20:00~2:00)患者15例,三组患者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在围术期不同时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褪黑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T3组患者麻醉前即刻褪黑素水平比手术即日晨8点明显升高[(23.46±4.13)pg/m L比(16.73±3.77)pg/m L,P0.05],且明显高于CT1组[(16.30±3.73)pg/m L]及CT2组[(15.75±3.54)pg/m L]麻醉前即刻(P0.05);CT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3.2±6.3)h]、排便时间[(95.6±8.3)h]、胃液引流量[(452.3±93.7)m L]均明显高于CT1组[(66.7±5.6)h、(8.75±7.4)h、(310.4±78.9)m L]及CT2组[(65.3±6.2)h、(86.7±6.8)h、(307.5±80.1)m L](P0.05),CT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53.3%比16.7%、20.0%,P0.05);CT3组患者术后1、3天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术后1天CRP:(95.6±16.9)mg/L比(78.8±16.4)mg/L、(80.3±15.7)mg/L;IL-6:(124.7±26.9)pg/L比(104.5±24.3)pg/L、(107.5±22.8)pg/L;TNF-α:(379.8±94.6)pg/L比(317.5±83.1)pg/L、(313.2±86.4)pg/L。术后3天CRP:(78.8±15.4)mg/L比(66.3±12.9)mg/L、(67.6±13.5)mg/L;IL-6:(106.3±22.5)pg/L比(92.7±20.4)pg/L、(93.2±21.0)pg/L;TNF-α:(294.3±78.7)pg/L比(244.9±72.0)pg/L、(245.7±71.6)pg/L,P0.05]。结论同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癌手术会影响手术预后,晚上进行的肠道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较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褪黑素对时钟节律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大鼠24只,离体心脏灌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应用停跳液,心脏停跳后,停灌注120 min,再灌注30 min,实验组在停跳液中加入心律平.分别测定再灌注5,10,30 min时,左心室收缩功能(LVDPi)及冠脉流量(Vi),检测冠脉流出液中CPK-MB、LDH、TnT量;再灌注30 min,取左心室前壁内膜,检查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再灌注5,10,30 min实验组左心肌收缩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组;漏出液中CPK-MB、LDH、TnT含量均少于对照组组.实验组超微结构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 停跳液中加用心律平,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抗肾移植术中脂质过氧化及对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于血管吻合开始后加氯胺酮0.2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同时点加生理盐水2ml。分别于血管吻合开始前(T1)、动脉开放后5min(T2)、动脉开放后30min(T3)、动脉开放后60min(T4)取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记录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的肌酐和尿素氮值及尿量。结果:随动脉开放,MDA、SOD上升,T4最高。组间T2、T3、T4三个时间点MDA和SO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量:组间术后第6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通过抗肾移植术中脂质过氧化,改善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相似的麻醉深度下(BIS维持于40~60范围),七氟烷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LV)期间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80例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方法相同,插入双腔管后S组以七氟烷维持,P组以异丙酚维持。在OLV前的双肺通气(TLV)阶段和OLV阶段前40 min内取9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相比TLV期间,OLV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LV下两组肺内分流明显增多(P〈0.05),其中S组的肺内分流更明显(P〈0.05)。结论:较低浓度七氟烷和异丙酚在OLV期间均使肺内分流增加,但七氟烷增加肺内分流更明显,两者对动脉血氧分压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种常见胃肠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124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结肠手术555例、胃手术364例、直肠手术179例、小肠手术150例.观察病人住院期间SSI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SI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48例胃肠道手术病人中,切口浅部组织感染96例(7.7%),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71例(5.7%),总体SSI发生率167例(13.4%).其中胃手术病人SSI发生率最低(8.0%),直肠手术病人SSI发生率最高(17.9%).4种常见胃肠手术中SSI阳性病人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降血糖药物、手术切口Ⅲ/Ⅳ类比例较SSI阴性病人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Ⅲ/Ⅳ类是3种以上手术类型SSI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使用降血糖药物是结肠手术(OR=1.25,P=0.026)、胃手术(OR=1.73,P=0.000)病人SSI的危险因素;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是结肠手术(OR=1.28,P=0.041)病人SSI的危险因素;使用腹腔镜手术是4种胃肠道手术病人SS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Ⅲ/Ⅳ类是3种以上胃肠道手术SSI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SSI发生的共同保护因素,使用降血糖、类固醇类药物等危险因素在不同类型的手术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min和术后4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用于鼻内镜下鼻咽血管纤维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切除术对术野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鼻内镜下JNA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S组(n=24)与T组(n=24)。S组使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全麻。诱导后分别调整丙泊酚及吸入七氟烷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稳定于40~50,以瑞芬太尼10~30μg/(kg·h)输注速度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于50~65mmHg。术中由术者行术野质量评分。结果本组46例在预定情况下将MAP、BIS值控制于目标水平。术中各时点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组平均手术时间小于S组[(96±19)minvs.(114±23)min,P=0.019],心率慢于S组,术野质量评分优于S组。结论与复合吸入七氟烷相比,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全麻,达相似降压水平下能提供更好的术野质量。  相似文献   
8.
芬太尼预防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鼻咽部手术6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七氟醚吸入诱导维持,麻醉用药相同.术毕停麻醉前1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稀释1倍,Ⅰ组)、2 μg/kg(Ⅱ组)或生理盐水体积等同于Ⅱ组(Ⅲ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清醒情况、拔管时间及恶心和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Ⅰ、Ⅱ组拔管后躁动发生明显减少(P<0.05),Ⅱ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大于Ⅲ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1 μg/kg芬太尼可以减少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明显延长拔管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赵伟  郭志华  张学政 《中国医刊》2002,37(12):44-45
硬膜外术后镇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阻滞 ,使产妇活动受限。本文选择 0 1 2 5 %罗哌卡因与等浓度的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 ,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 (CIEA) ,旨在观察比较两种药物对运动神经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 -Ⅱ级择期剖宫产术60例 ,单胎足月妊娠 ,初产妇 ,身高大于 1 5 0cm ,体重小于 80kg,无严重产科并发症 ,自愿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卡因组 (R ,n =3 0 ) ;布比卡因组 (B ,n=3 0 )。1 2 方法1 2 1 药液配制  R组采用 0 1 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4μ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氟比洛芬与舒芬太尼合用于鼻内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鼻内镜术后自控静脉镇痛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舒芬太尼50 μg,氟比洛芬30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对照组:舒芬太尼100 μ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毕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ous analgesia,PCIA)负荷量5 ml,持续给药速度1 ml/小时,单次PCIA 0.5 ml,锁定时间15分钟.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analgesia,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48小时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4、8、20小时3个时间点镇静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其中头晕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比洛芬复合舒芬太尼可有效用于鼻内镜术后静脉镇痛,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提高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