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KP2是新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属于Fox蛋白家族,作为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CF)的底物识别序列.通过对P27^kipl进行泛素化降解而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促进细胞增值、分化、并可能变异及癌变。P27^kipl抑制细胞周期正性调节蛋白如cyclin、CDK及cyclin—CDK复合物等,抑制细胞增值。二者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实体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且和肿瘤的分级、分期、预后、有尢转移等诸多临床病理参数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RS随访前列腺电切术后特征代谢物变化。方法:收集1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其中5例前列腺增生,5例前列腺癌,应用MRS分析代谢物不同。结果:前列腺增生可有明显枸橼酸盐峰增高,前列腺癌有明显胆碱峰增高,两者特征代谢物有明显差异。结论:MRS能特异、便捷的了解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前列腺疾病复发,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mad7和IFN-γ在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人膀胱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Smad7和IFN-γ的表达进行检测,用光镜对表达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表明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Smad7和IFN-γ两指标之间有联系(P<0.01).定量分析表明Smad7和IFN-γ在膀胱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P<0.01);Smad7和IFN-γ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TCC中Smad7和IFN-γ随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程度增强,提示Smad7在人膀胱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IFN-γ作为一种广泛的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因子与Smad7存在潜在的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检索万方、维普、CNKI中文数据库、Pub Med与Cochrane英文数据库,共有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 Mand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OR=5.28,95%CI(3.37,8.28),P0.00001],漏斗图分布不对称,存在较大发表偏倚性。退热时间[MD=-1.08,95%CI(-1.11,-1.05),P0.00001]、咳嗽缓解时间[MD=-1.09,95%CI(-1.12,-1.06),P0.00001]、鼻塞流涕缓解时间[MD=-0.63,95%CI(-0.66,-0.60),P0.00001],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较大,敏感性分析:定性衡量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具有可靠性。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作用较利巴韦林注射液明显,且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2—02~1993—04对儿科住院的小儿神经疾病的部分患者在做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同时,测定了脑脊液 pH 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3)、氧分压(PO_2)、实际碳酸氢盐(PCO_3~-)、总二氧化碳(T_(CO_2))、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盐(SBC)和血氧饱和度(SO_2),脑脊液 pH、PCO_2、HCO_3~-、PO_2对脑部炎性疾病尤其昏迷、抽搐者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URS-PL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便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本院输尿管结石患者288例,经ESWL治疗174例,其中结石位于骶髂关节以上105例,骶髂关节以下69例;经URS-PL治疗114例(包括ESWL治疗失败后改行URS-PL者35例),其中骶髂关节以上结石31例,骶髂关节以下结石83例;后根据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结果:经ESWL治疗组骶髂关节以上、骶髂关节以下排石率分别为79.05%、57.97%;年龄≥55岁及〈55岁患者的排石率分别为58.49%、76.03%;结石直径≥1cm及〈1cm患者的排石率分别为59.15%、76.99%;经URS-PL治疗组骶髂关节以上、骶髂关节以下排石率分别为80.65%、93.98%;年龄≥55岁及〈55岁患者的排石率分别为88.00%、91.01%;结石直径≥1cm及〈1cm患者的排石率分别为88.24%、91.25%。结论:在治疗骶髂关节以上结石上,URS-PL和ESWL的疗效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而在治疗骶髂关节以下结石上,URS-PL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P〈0.05);经过ESWL后行URS-PL和初次行URS-PL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研究sh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基因DNMTl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1在膀胱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脂质体)、HK组(含无效干扰序列的质粒)及pshRNA-DNMT1组;常规培养膀胱癌T24细胞株,用脂质体Lipofeetamine 2000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shRNA-DNMT1转染进入T24细胞,然后进行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NMT1 mRNA及蛋白质水平变化;进行MTT,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24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pshR-NA-DNMT1成功转染进入膀胱癌T24细胞;经RT-PCR检测pshRNA-DNMT1组DNMT1 mRNA表达减少,24、48、72h的抑制率分别是28.44%、52.48%、70.91%;转染pshRNA-DNMT1后,T24细胞中DNMT1蛋白24、48和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24.27%、57.79%、69.74%;在MTT检测中,pshRNA-DNMT1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48、72 h分别为(4.34±0.76)%,(9.87±1.54)%和(13.78±1.9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转染24、48和72 h后,pshRNA-DNMT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87±0.81)%、(8.69±1.23)%和(11.46±1.2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重组质粒pshRNA-DNMT1能有效降低膀胱癌细胞中DNMT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