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双侧腹横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9月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19~79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组(TR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静脉镇痛泵镇痛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R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T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l;P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l,P组术后使用PCIA(配方:舒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50ml)。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后5min(T_1)、腹腔穿刺导入器置入前2min(T_2)和和置入后2min(T_3)的SBP、DBP、HR、SpO_2,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后2、6、12、24h患者腹腔穿刺孔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同时评价术后镇痛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和P组比较,TR组患者在腹腔穿刺导入器穿刺前后血压波动较小(P0.05);术后2、6、12hTR组剑突下穿刺孔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P组(P0.05);术后2、6hTR组脐穿刺孔的静态VAS评分和术后2、6、12hTR组脐穿刺孔的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P组,术后12hTR组脐穿刺孔的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2、6、12hTR组右侧肋缘下穿刺孔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24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T组和P组(P0.05)。结论双侧腹横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助于术中循环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的清热作用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在发热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发热模型对照组、正常给药组、发热模型给药组。发热模型对照组和发热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LPS 100μg·kg^-1造模,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同时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30 min后尾静脉给5 mL·kg^-1痰热清注射液,于给药后8 h内每0.5 h测1次体温,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浆,同时从血浆中提取3种成分,LC-UV法测定黄芩苷(BG)的浓度,LC-MS法测定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的浓度。采用WinNonlin 6.3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有显著降温作用,能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与正常大鼠体温接近,并且在给药后5~8 h血药浓度较低时仍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发热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iv 5 mL·kg^-1痰热清后估算BG的半衰期分别为(41.42±7.65)和(50.32±19.10)min,AUC0~τ分别为(2 411.95±523.80)和(2 187.74±447.14)μg min.mL-1,估算UDCA的半衰期分别为(60.22±14.97)和(71.85±18.82)min,AUC0~τ分别为(1 687.59±319.65)和(1 581.38±101.48)μg min·mL^-1,AUC0~∞分别为(1 754.39±311.16)和(1 659.51±110.23)μg min·mL^-1,估算CDCA的半衰期分别为(96.47±25.04)和(94.35±27.41)min,AUC0~τ分别为(407.35±87.29)和(356.89±39.16)μg min·mL^-1,结果表明发热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iv 5 mL·kg^-1痰热清后BG、UDCA和CDCA的药物动力学行为相似。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有显著降温作用,发热状态下大鼠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不影响其主要活性成分BG、UDCA和CDCA的药物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药物转运体在药物的吸收及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家族作为摄取转运体中的一员,由于其在肝、肠、肾等重要组织中的表达而影响着临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尤其是OATP1B1,OATP1B3和OATP2B1。同时,众多临床药物被认为是OATP的底物药物(例如许多他汀类药物是OATP1B1的底物)。一些药物可能抑制OATP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例如环孢素A)。此外,由OATP介导的基因多态性也导致了某些药物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重点评述OATP家族不同成员在人体内的表达及其底物、OATP基因多态性、OAT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灵仙新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仙新苷在大鼠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LC-MS/MS测定灵仙新苷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研究灵仙新苷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灵仙新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且十二指肠的Ka和Peff值与其他肠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中同一肠段不同浓度灵仙新苷的Ka和Peff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盐酸维拉帕米和环孢素A均显著性降低对灵仙新苷的吸收(P<0.05)。结论:灵仙新苷在小肠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在十二指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灵仙新苷的Peff和Ka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灵仙新苷可能不是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雷公藤红素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分子机制研究。方法从生物信息数据库中获取雷公藤红素的相关联基因信息,通过Veen图软件寻找雷公藤红素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交集基因,采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运用DAVID软件和KOBAS软件进行相关KEGG通路识别,进一步用R语言编程软件构建了雷公藤红素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靶基因-通路-疾病”相关生物分子机制网络。结果雷公藤红素有50个基因与糖尿病相关,涉及到的通路有11条(P<0.001),主要影响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其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调节AGE-RAGE-NF-κB轴,减少下游炎症效应因子产生,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器官纤维化损伤。结论雷公藤红素能够通过调节AGE-RAGE-NF-κB轴相关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症状。雷公藤红素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6.
刘绍勇  张小利  张振华  易月  张基  刘李  刘晓东 《中草药》2013,44(21):3030-3034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不同组分配伍给药对3种活性标志物黄芩苷、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探讨痰热清注射液配伍的合理性。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尾iv给予黄芩提取物、熊胆粉提取物、黄芩+熊胆粉、黄芩+山羊角提取物、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提取物1次。LC-UV方法测定黄芩苷的血药浓度,LC-MS方法测定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血药浓度,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不同配伍给药后,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仅使黄芩苷的AUC发生改变,且其AUC值呈现黄芩<黄芩+山羊角<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的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药动学参数基本未发生改变,表明不同配伍不改变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药动学行为。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不同配伍可影响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增加其暴露量,但不影响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IA)对入选的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AMI血清sCD40L明显高于UA组高(P<0.05);随访期ACS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痰热清注射液中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杰利  刘绍勇  张振华  易月  张基  刘晓东 《中草药》2013,44(13):1779-1785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痰热清注射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表征痰热清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大鼠单次iv给予(1.25、2.5、5.0 mL/kg)或多次iv给予(5.0 mL/kg)痰热清注射液,LC-UV法测定黄芩苷的血药浓度,LC-MS法测定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iv痰热清注射液2.5 mL/kg后,黄芩苷、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t1/2分别为(48.19±12.74)、(56.19±33.33)、(109.96±58.39) min; AUC0~6h分别为(1 718.02±656.49)、(1 150.83±371.53)、(541.52±403.69) μg·min/mL;给药量在1.25~5.0 mL/kg时,3种成分的t1/2无剂量相关性,黄芩苷和熊去氧胆酸的AUC0~6h均与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而鹅去氧胆酸的AUC0~6h与剂量呈正相关性.多次给予痰热清注射液5.0mL/kg后,黄芩苷、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AUC0~6h分别为(2 872.37±476.45)、(3 339.63±939.94)、(1 241.29±408.38)μg·min/mL;蓄积常数分别为83.3%、118.5%、168.0%.结论 单次给于痰热清注射液1.25~5.0 mL/kg后,黄芩苷和熊去氧胆酸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是线性的,而鹅去氧胆酸可能是线性的.多剂量iv后,黄芩苷和熊去氧胆酸的血药浓度无明显蓄积现象,而鹅去氧胆酸有一定的蓄积倾向.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近年加速康复外科的快速发展,LC术后镇痛也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医生已意识到完善有效的镇痛对LC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目前LC术后镇痛方法较多,如药物镇痛、神经阻滞镇痛等,而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LC术后镇痛的研究方向。目前尚缺乏LC术后镇痛共识,本文现就LC术后疼痛原因、镇痛方式及镇痛药物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疗程短,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