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例66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 mg口服、1次/d)、替莫唑胺(口服, 第1天500 mg, 第2~4天400 mg/d)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和第15天)联合治疗。5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后出现多发皮疹, 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皮损, 伴红疹、脱屑;全身水肿, 四肢肿胀, 双下肢为重, 伴黏液渗出。第6个周期将阿帕替尼减量(250 mg口服、1次/3 d), 皮疹未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28.5 g/L, 血清总蛋白55.5 g/L, 嗜酸粒细胞0.096, 血钾3.17 mmol/L。考虑为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红皮病, 停用2药, 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皮肤护理, 同时予补充蛋白、利尿、补钾、护胃等对症治疗。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 脱屑、瘙痒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个不同厂家所生产的盐酸昂丹司琼片体外溶出度进行了考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盐酸昂丹司琼片的溶出度实验项下要求,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对照品法计算溶液中盐酸昂丹司琼浓度。利用Excel软件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及溶出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个厂家盐酸昂丹司琼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药典规定,但各自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厂家盐酸昂丹司琼片的溶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药师开展以化疗药物相关SNPs为基础的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检测化疗药物相关SNPs,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肿瘤患者的化疗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相关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参照国外不同人群的基因型频率数据,探讨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结果主要检测2554例肿瘤患者6大类化疗药物17个化疗药物相关基因位点,其中CYP2D6(100C>T)、ABCB1(2677T>G)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15个基因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D、CYP2D6、UGT1A1的SNPs与国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结论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分布有自身特点,临床药师应根据化疗药物相关SNPs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在参考PharmGKB等国际数据库的同时,国人的基因SNPs解读应结合国人的特点,不能完全参考国外人群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住院肿瘤患者的一线抗感染用药的特点。方法 以中性粒细胞低于或预计在接下来的48 h内低于0.5×109个/L,且同时满足体温高于38.0 ℃超过1 h或单次体温超过38.3 ℃为条件,检索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计143例,进行风险分层,依据NCCN及IDSA有关指南,评价一线抗感染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的合理性;对120例高风险患者,讨论合理性与转归关系。 结果 低风险23例,用药以碳青霉烯、喹诺酮或二/三代头孢为主;高风险120例,以碳青霉烯为主。用药时机在出现粒缺伴发热后2 h以内的占45%。120例高风险患者中,用药选择及用药时机都合理者为41例,合理组与不合理组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异(87.8%与86.0%),但合理组死亡率显著降低(2.4%与7.6%,P<0.05)。 结论 粒缺伴发热患者处理基本合理,但风险分层意识不够,处理准确性及及时性有待提高。在正确时间选用正确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对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垂体炎的临床特点和药学监护,为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收集1例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致垂体炎患者的诊疗资料,通过评价药物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患者出现垂体炎的用药因素,并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垂体炎症状改善。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可能引起垂体炎,在临床中较为罕见,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积极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对奥妥珠单抗不良事件(ADE)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开数据项目(openFDA)数据库,提取2013年7月3日~2021年9月30日呈报的奥妥珠单抗相关ADE,通过比例失衡法中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筛选可疑风险信号。结果:共获得5 573例奥妥珠单抗相关ADE,筛选出179个可疑风险信号。报告数前200位的ADE中涉及72个用药风险,这些用药风险涉及11个系统/器官,其中35个风险信号是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记载的。结论:通过挖掘奥妥珠单抗真实世界用药后的ADE,提示医师在临床用药中注意不良反应风险,积极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8.
刘红  张关敏  刘颖  张艳华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3):1871-1873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肿瘤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检索我院2007年~2009年16岁以下儿童肿瘤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应用抗肿瘤及辅助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途径、配制方法等内容对比相应说明书,讨论其用药合理性,并推敲说明书的严谨性,从而对儿童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在83例患者的227份病历住院医嘱中,共有59份病历存在用药问题:其中涉及超量使用的药物有16种,占18.2%;给药途径不当的药物有10种,占11.4%;另有2种药物为违反说明书禁忌用药。结论 我院肿瘤患儿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为此,临床药师应与医师共同努力,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对我院淋巴瘤科2007年12月-2008年9月期间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65位患者,共计108例次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妥昔单抗导致的ADR中,女性略大于男性,多发于40岁以上患者,曾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ADR。关注曾有肝病史的患者,常规进行肝功能监测,并适时给予核苷(酸)类似物作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有助于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了解导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提示临床医师加强监测以降低利妥昔单抗所致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级管理.方法 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分级管理依据,启动了全院临床科室超说明书用药的备案评审工作.结果 在406条备案药物中,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占78.8%,依据国际指南用法的比例最高,占48.8%,其次为其他循证支持用法占36.4%,再次为国内指南用法占11.1%.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应重点集中于证据等级较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曾发生过医患纠纷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