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雄黄与雌黄常蕴藏在同一矿区。但二者分布于不同的矿层或区段。天然的雄黄结晶分散夹杂在矿石之中。直接拣选出来的大粒雄黄,称明雄黄;但矿石中的细粒雄黄难以拣选,需要进行炼制。常用的方法为:把含As_2S_2的矿石置陶罐中(陶罐底部有下口)加热至310℃以上时,雄黄熔化。液态的雄黄从下口漉出,被接收、凝固。矿渣则仍滞留于陶罐中。雌黄的炼制方法,与此基本相同。有关硫化砷的矿产品,名称纷繁,用途各异,可参看下表。  相似文献   
2.
读片窗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55岁,发作性头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2 CT检查所见右侧颞叶见大小约46 mm×53 mm×52 mm的异常密度区,密度不均匀,中央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内见多发扭曲、杂乱血管影,边界清晰,周围见大片水肿区,以窄基底与蝶骨翼相贴,病变主体以锐角与蝶骨翼相交,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放线菌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红树林放线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采用的方法为有机溶剂萃取法、酸提取法、离子交换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获得了两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经HPLC分析两组分均为纯物质,初步确定为核苷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在医院的创新发展。方法: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考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方法,并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结果:资产使用效益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增强、职工个人能力得到提升、降本增效,医院优质高效发展。结论: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提供实务支持,该套体系可以在各级各类医院推行。  相似文献   
5.
服务对象感知的质量是由服务技术质量和服务功能质量两方面构成。财会中心要提高服务质量,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并且两者双管齐下、缺一不可,才能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服务质量,使服务对象、员工、社会三者满意。  相似文献   
6.
读片窗(6)     
廖文彬  朱友志  陈莉 《安徽医学》2010,31(6):708-709
患者,女,74岁,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一天。CT检查所见右侧后颅凹近乙状窦旁见大小约7.6cm×5.6cm×7.3cm的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周围见条弧形钙化带,轮廓略欠规整,边缘较清晰。病变与右侧颞骨岩部、枕骨右侧部及小脑幕关系密切,邻近颅骨骨质密度改变不明显(图A、B)。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58例胆道结石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多序列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 WI、轴位T2WI压脂、轴位T1WI、冠状位T2WI、厚层块MRCP和薄层MRCP.2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按结石所在部位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下段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进行统计.将MSCT和多序列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共102个部位存在结石,其中胆囊结石30个部位,上段胆总管结石9个部位,下段胆总管结石36个部位,肝内胆管结石27个部位.多序列MRI诊断100个部位存在结石,MSCT诊断66个部位存在结石,多序列MRI诊断正确率为98.03%(100/102),MSCT诊断正确率为64.7%(66/1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1).结论 多序列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明显高于MSCT,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涎腺良恶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涎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个别经穿刺细胞学证实)的涎腺良恶性病变36例,其中良性肿瘤19例,慢性炎症5例,结核1例,恶性肿瘤11例,从形态、密度、边缘、皮肤是否受累及颈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方面分析其CT表现。结果良性肿瘤大多形态规则(17/19),边缘清晰锐利(16/19),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慢性炎症轮廓较规则,但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一。恶性肿瘤CT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7/11),边缘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相邻的脂肪间隙模糊、消失,皮下脂肪层受侵,表皮线样影消失。部分病例(3/11)表现为涎腺弥漫性增大而形成“铸型”。大多数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密度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甚至是大范围的囊变、坏死。结论CT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靶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69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共111枚支架)进行DSCT,评价支架图像质量得分与靶血管级别的相关性;并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分析D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靶血管病变的真实性。结果:DSCT支架图像质量得分与靶血管级别正相关;DSCT对支架靶血管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2%、特异度98%、和准确度95%;DSCT与CAG对不同直径支架的靶血管再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SCT对直径≥3.0 mm支架靶血管再狭窄检出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直径<3.0 mm支架靶血管的相应指标(均P<0.05),而灵敏度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DSCT可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支架靶血管的病变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 & England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开"状态下为66.8%,"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关"状态为66.5%.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