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对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姿势障碍定量测试评价效果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早期PD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措施,最后两组均使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训练,观察测试结果.结果 干预前动态和静态异常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动态和静态异常分别为34.62%、30.77%,低于对照组的69.23%、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其中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对早期PD患者姿势障碍准确定量测试,以评价康复效果,并且对于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相对应的脑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48h~3w)ADC值变化,并将脑梗死患者按前后循环、灰白质观察及分析各组ADC值的差别.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DWI图像均为高信号,而ADC图为低信号.超早期病灶侧ADC均值为(0.524±0.080),急性期为(0.401±0.081),坏死期为(0.369±0.084)[较急性期下降(P<0.001)],软化期为(0.524±0.100)[较坏死期上升(P<0.001)],ADC值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呈“U”型变化.白质病灶侧ADC均值较灰质降低[(0.432±0.103) vs.(0.455±0.126),P<0.05];前循环病灶侧ADC均值较后循环降低[(0.431±0.117)vs.(0.479±0.095),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预判脑梗死细胞水肿的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睡眠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睡眠性头痛的认识和改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10例睡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0例病例中男4例,女6例,发病年龄从24至61岁,全部病例中6例使用了碳酸锂口服治疗,5例头痛发作完全停止,1例无效而改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发作停止;3例则使用了洛美利嗪治疗,头痛发作停止;2例(包括上述提到的1例)使用氟桂利嗪治疗发作停止。结论应提高对睡眠性头痛的认识,首选碳酸锂治疗,如果碳酸锂无效或因药物副作用或其它原因不能使用碳酸锂,则可使用洛美利嗪或氟桂利嗪亦有效。  相似文献   
4.
奥氮平致阴茎持续勃起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患者,男性,28岁,于2008年3月23 日饮酒后不慎摔伤,当即呼之不应,头颅CT示:"左额、颞、枕、顶硬膜下出血,中线右移,左右大脑弥漫性脑肿胀并脑疝形成;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当地医院行左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第7天患者右眼可睁开;术后2周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术后1个月可进食流质食物,疼痛刺激有回避反应;术后1月余可用右手檫嘴,并可望向发声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3年内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病历6份,并对其磁共振(MRI)表现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部磁共振均表现是白质、深部核团和灰质的长T1WI长T2WI信号。经治疗后,5例临床治愈,1例因就诊时间晚,入院后病情加重,家属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结论: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上尽早使用甘露醇、激素治疗疗效好,中毒性脑病存在细胞内外脑水肿,故甘露醇、激素疗程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