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入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微创介入手术,解决因其腹腔出血不能接受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失败的难题。保持输卵管完整及通畅,满足有生育需求的患。方法:对12例输卵管妊娠妇女行对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择插至子宫动脉以甲氨喋呤(MTX)进行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术。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10dB超复查孕囊脱落、吸收消失,栓塞后盆腔活动性出血停止。结论:介入治疗宫外孕输卵管妊娠,能有效杀灭胚胎组织,栓塞破裂血管止血效果明显,且能保持输卵管通畅。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10 2例肺癌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 (BronchialArteryinfusion简称BAI)治疗 ,其疗效满意 ,现结合文献 ,就BAI与病理类型、血管分布 ,药物选择、治疗次数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0 2例肺癌患者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4 6岁 ,平均年龄 6 5岁。临床症状以咳嗽 ,咳痰 ,咯血 ,胸痛为主 ,全部病例均作X线胸片、CT检查 ,部分病例作了痰细胞学检查 ,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纤支镜检查 ,其中鳞癌 6 0例 ,腺癌 34例 ,肺纤维肉瘤 3例 ,转移性肺癌 5例 ,按T…  相似文献   
3.
康龙山  韩华波  王俊 《中外医疗》2012,31(19):174-175
目的关于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研究应用MRI探讨。方法回顾贵阳医学院附院及贵阳医学院第三附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以来65例通过MRl榆查出来HIE(65例全部确诊)。结果63例被明确诊断,1例未能确诊,1例当时未能及时做出诊断,5d后复查MRI后才明确诊断,结论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MRI的研究体现出很关键的作用,同时能够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带有独立特征和细微特征.这样综合临床应用可以极大的增加检验出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概率.数值为98.46%。  相似文献   
4.
我院介入中心自2000年1月至今采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2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输卵管妊娠患者23例,年龄17~44岁,平均30岁。其中有停经史21例,停经时间38~70d;阴道不规则出血23例,出血时间5~15d;不同程度下腹坠胀或疼痛22例,15例伴腹腔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康龙山  郭方宇 《中外医疗》2013,(25):186-187
目的探讨经异位孕囊内甲氨蝶呤注射及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方法该院采用了在B超精确引导下用细针穿刺孕囊注入小剂量甲氨蝶呤及口服中药的治疗方法。结果该组36例,随访平均1年,33例治愈,3例失败,治愈率达91%。结论针对未破裂型宫外孕采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孕囊注入小剂量甲氨蝶呤结合口服中药的治疗方法简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患侧输卵管完好通畅、保留了病人生育能力,创伤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B超及大型C臂机精确定位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微创、有效缓解胆管梗阻.方法 在B超精确定位下,将穿刺针经皮屏气下穿入胆管,拔出针芯,引入导丝及导管鞘,然后在大型C臂机透视下,以导向胆管引流管置入和(或)胆管支架置入,解除或缓解患者胆管梗阻.结果 我科采用此种技术治疗16例患者,其中胃窦部腺癌转移至肝门区3例,胰头癌9例,胆管结石术后3例,肝癌1例.1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运用B超及大型C臂机微创,减轻或解除黄疸效果肯定,可作为治疗胆管梗阻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56例肝血管瘤患者(共63个病灶)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结束后20s行动脉期扫描,60s行静脉期扫描,3~10min行延迟扫描。结果平扫CT图像上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大部分病灶呈周边强化,门脉期造影剂逐渐像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被部分或全部充填。造影剂"快进慢出"或"慢进慢出"是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50例子宫肌瘤患者,比较栓塞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肌瘤大小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0例患者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肌瘤体积:3个月后平均缩小大于50%.6个月后平均缩小大于8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保留子宫完整性,满足年轻或需保留生育能力妇女的要求,同时具有住院时间短,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50例子宫肌瘤患者,比较栓塞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肌瘤大小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0例患者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肌瘤体积:3个月后平均缩小〉50%。6个月后平均缩小〉8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保留子宫的完整性,满足年轻、需保留生育能力妇女的需求,同时具有住院时间短、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掌握电透下双相定位穿刺局限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探索其在疾病诊疗中的价值。电透下动态观察局限性胸腔积液,在双相定位下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点。电透下双相定位穿刺局限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经济、简便而又准确的诊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