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4岁。以“反复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下腰部钝性疼痛,偶向右下肢放射,久坐或久走后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外院CT提示:L5-S1椎间盘突出,故转诊我院。体检除右下肢Laseque试验60。可疑阳性,余阴性,无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扪及肿大,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疹及黄色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下颈椎损伤的机制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严重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类型,采取前-后或后-前两种不同的联合入路术式治疗。以ASIA分类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死亡。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59个月,平均29个月。23例全部获椎间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严格掌握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急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适应证,减压彻底,可获得良好的颈椎稳定性,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空心钉在局部皮肤情况差及骨质疏松的老年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采用3或4.5 mm钛质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0例年龄65岁以上的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中根据透视决定导针的位置与方向,透视复位满意后经导针方向置入两枚空心钉.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7个月.外踝骨折均骨性愈合,功能评分8例95分以上,1例88分,1例85分.结论 经皮空心钉固定外踝骨折是一种简单、损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局部皮肤情况差及骨质疏松的老年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颈脊髓损伤行后路加硬脊膜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严重颈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同时行硬脊膜减压.结果 本组获6~36个月的随访.完全性损伤及不完全损伤患者肌力、感觉均恢复明显.结论 严重的颈脊髓损伤患者,后路行硬脊膜切开能提供广泛有效的减压.不完全性损伤的恢复效果优于完全损伤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钢缆钉治疗髌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对5例髌腱断裂采用钢缆钉内固定.结果 5例平均随访3.6个月,按照陆裕朴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 钢缆钉治疗髌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髌腱愈合快、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总优良率84.7%.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10手术治疗的11例Maisonneuve骨折,根据X线片、CT影像学资料分析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等情况并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4个月,中位时间12.1个月。术后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时间3.3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平均95.4(82~100)分,其中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 Maisonneuve骨折由于存在高位腓骨骨折常导致漏诊,患者合并的踝关节损伤程度较重,需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3例,外踝骨折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的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评价优良率84.8%,术后12个月评价优良率90.9%,无一例并发伤口感染,2例发生腓肠神经麻痹,2例发生腓骨肌腱炎。结论后外侧入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针对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每组120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均较开腹手术组显著缩短;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脓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阑尾切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是由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1]。该连接装置的损伤可导致骨折移位,断端失稳,功能受限;目前大多认为此类损伤常需手术固定,以重建肩部悬吊功能。文献报道多认为大部分单处损伤不需手术治疗,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单处损伤如治疗不当也同样会影响肩关节功能,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