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鼻内镜鼻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22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腔换药、鼻腔冲洗、出院指导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和护理。结果 治愈185例,好转37例,疗效满意。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静脉采血是临床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为了在采血过程中做到对病人无污染,要求做到一人一更换一使用一消毒。这无疑为护士增加工作量,而且门诊采血病人较多,难免工作中有偷机取巧之时,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科自制了多层翻阅式治疗巾,可接待多个病人采血,同时做到每个病人在采血时接触的治疗巾是无污染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饲法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传统的鼻饲法都是用注射器接胃管末端进行注入。其缺点是不能一次注入全部剂量,护士难以控制匀速注入,病人鼻饲后可出现上腹突然饱胀,甚至造成呕吐,给病人带来痛苦,现将一种简易、准确、匀速的鼻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外伤、鼻部手术后鼻出血行鼻腔填塞的病人,一般使用冰袋、冰块冷敷,以达到止血、止痒消肿的目的,但因其内容物均为普通溶液或化学冰块,体积大,质地硬,份量重,接触不完全,不仅遮挡病人的视线,而且影响呼吸,故病人不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5.
巩越丽  王丽梅  姜秀 《当代医学》2010,16(31):131-131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护配合模拟心肺复苏术。方法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模拟心肺复苏应急演练的培训,其学习内容包括:复苏前的快速评估,医护定位应该完成的具体内容,基础生命支持标准,进一步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的标准,并进行统一模拟考核。结果全员都掌握此项技能的标准和要求,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结论加强医护心肺复苏术技能培训是急诊科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实行“逢进必考”制度 ,建立科学的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将合同制护士这一新的用人机制引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 ,达到降低成本 ,激发人员活力 ,提高护理质量和卫生投资的综合效益的目的 ,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环技能培训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确立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掌握的相关技能和急诊急救设备使用,分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急诊急救相关理论和技能掌握。结论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理论和技能的循环培训和考核是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测预警体系的应用效果,提高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方法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建立护理风险预测预警体系,选取5个病区,对病区患者进行风险分析、归类和标识,比较建立护理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前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患者总体满意度从2010年的78.4%上升至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 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由31例减少至4例。结论护理风险预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患者就诊条件提供安全保障,对护患双方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2 6岁。因咳嗽 10d ,畏寒、发热 5d ,进行性呼吸困难 1d于 1998年 11月 17日入院。既往健康。该患者于 11月 8日洗蒸汽浴后出现干咳。 11月 13日出现畏寒、发热 ,最高体温 38.8℃ ,自觉乏力、头晕。口服头孢拉定 ,症状不缓解。 11月 16日下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呈进行性加重 ,当时拍X线胸片示 :两下肺见散在斑片云絮状模糊影 ,密度淡且不均 ,右侧肋膈角变钝。 11月 17日肺CT示 :两肺下叶基底节段见大片状、团片状密度增高影 ,边界模糊 ,部分呈毛玻璃样 ,两肺上叶后段 ,右中叶和左舌叶见边界模糊密度增高影 ,右下…  相似文献   
10.
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越丽  刘春艳  梅丽娟 《吉林医学》2009,30(20):2478-2478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责任最重的科室,患者进入抢救室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救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2007年至今在急诊科重危患者抢救中实施了新的定位救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