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左爱芳 《山东医药》2008,48(22):90-90
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们将专科护理标准、流程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制订了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并将其实施在36例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整套抓培训、抓管理、抓质量的管理模式。方法我科室在总结以往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护理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特点的护理路径,制定出了护理版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结果此表在管理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规范了带教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在路径开展的工作中,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本科室的医疗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路径表,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3.
临床工作中,患者由平卧更换为侧卧位,传统的方法是由1~2名护土协助患者侧身后,予肩背部、臀部垫软枕。常导致患者侧位不充分,而使相应部位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患者的舒适度。鉴此,笔者尝试将其翻身方法及卧位进行改进,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临床应用1000余例,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记录单系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它作为病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丰富和充实了医疗记录部分 ,使得病案更加完整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专门被列为举证的项目之一 ,其功能是病案中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像临床医师那样从上学时即不断接受病历书写的教育和训练 ,因此 ,在刚刚开始书写护理记录单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自己在书写和检查护理记录单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做一汇总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同道探讨。1 存在问题1 1 基本项目填写不全 ,记录不规范 :很多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护一体化协作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医院4个临床科室的65名医生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的方法,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协作,职业倦怠感采用MBI-GS量表。结果医生、护士均存在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职业倦怠不同,对照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随着医护一体化协作实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程度较医生更明显。结论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尤其是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生化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我院血生化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调查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1-3月份血生化标本61236例,不合格例数为2229例(3.64%),其中,溶血1371例(2.24%),凝血474例(0.77%);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9-11月血生化标本58344例,不合格例数为881例(1.51%),其中,溶血396例(0.68%),凝血201例(0.34%);两组标本在不合格率、凝血率、溶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临床科室的护士得分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改善血生化标本不合格情况,加强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同时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结肠造口改变了原有的正常排便方式,且造口局部污染、刺激、感染,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影响,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1],同时手术及疾病本身对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均可造成患者以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2-4].我们对6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实验组同步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产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设计在线调查问卷,对909名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近5年已发表文章者占12.3%,有护理专业科研立项者占4.7%,结题者占3.4%,科研获奖者占1.87%;每天阅读文献者仅占3.1%。不同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以及不同的文献阅读频次的护理人员发表科技论文、已有科研立项与结题的人数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已发表科技论文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经右上肢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静脉输液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临床静脉治疗小组的出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携带方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管时公认的置管长度测量方法为:从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中下1/3段。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按照该常规方法测量的长度均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长度。经对52例患者PICC实际置管长度的研究,总结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对象选取2006年8月~2008年3月我院普外科需要进行PICC的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6岁。均经右上肢行PICC置管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PICC导管(美国BD公司),按照PICC操作手册进行置管操作。其中41例患者穿刺点选择贵要静脉,9例选择肘正中静脉,2例选择头静脉。患者取平卧位,右上臂外展,与身体垂直。首先测量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的长度并记录,再测量预穿刺点到左胸锁关节的长度并记录。置管成功后,均在X光下定位调整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1989年国外已开展的新技术,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短、恢复快等优点。作者1992年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期间,护理了该院第一例LC患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48岁。于1992年4月体检时做B超发现胆囊炎、胆囊结石。在此之前,患者除偶有上腹不适外,无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异常,无发热及黄染史,食欲尚好。应患者要求,1992年4月2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LC。术中见胆囊7×4×4cm~3,壁厚,囊内有0.5cm结石一块。术后共补液二天,术后第三天上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