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ACS患者619例,其中男346例,女273例.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ACS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的体质指数、脑卒中病史、吸烟史、血清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7.8%比18.5%,P<0.05).男性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明显大于女性(48.0%比39.9%,P<0.05;30.6%比22.3%,P<0.05;19.9%比10.3%,P<0.01).女性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个)者百分比明显增高(41.8%比29.8%,P<0.05).ACS的诊断方面,女性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比率大于男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3支病变及钙化病变多于男性(36.3%比28.6%,P<0.05).选择治疗策略方面,保守治疗的女性多于男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的女性多于男性(26.0%比14.2%,P<0.01).急诊PCI及择期CABG的男性比率多于女性(14.7%比6.6%,P<0.01;19.1%比7.7%,P<0.01).两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女性ACS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因年龄大、心脏功能差等自身原因,患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极易误珍为心脏病。现将我们自1988年2月~1997年2月间门诊及住院老年甲减患者误诊为心脏病者1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60~72岁,平均67.3~3.2岁,误诊为冠心病并病窦者5例、冠心病者3例、冠心病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心包和胸腔积液者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者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所有病例TSH明显增高、T_3、T_3减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单一或二者均增高。  相似文献   
4.
静脉推注小剂量普鲁帕酮引起阿-斯综合征1例崔美平(青岛港口医院青岛266034)患者女,63岁,无业。因阵发性胸闷憋气10年,加重伴心悸2d入院。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20ml、...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处理困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及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关键。多数情况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从而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对1 50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颈动脉彩超及血清hs-CRP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814例),单支病变组(341例),双支病变组(131例)和三支病变组(220例),检测IMT、hs-CRP及计算斑块指数.结果 对照组IMT、斑块指数及hs-CRP与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IMT及斑块指数与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在冠心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指数及测定血清hs-CRP浓度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观察其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初次确诊的围绝经期冠心病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后,年龄〉60岁,老年组)80例及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82例(男性组)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血脂)、心电图、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比例低于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该组,差异显著(P〈0.01);其他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心电图阳性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6.7%vs.87.5%,P〈0.01),与男性组比较无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研究组以单支病变为主(50.0%),冠脉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显著少于老年组(6.7%vs.35.0%,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阶段心电图阳性率低,冠脉病变相对较轻,但仍有相当多患者需介入治疗,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我科曾收治误诊为椎基动脉综合征的左心房黏液瘤1例,现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8岁。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高血脂病史0.5a。近1a来反复发作头晕,于平卧位头部向左或右旋转时发生,发作时视物旋转,不敢睁眼,感觉脑浆存脑内晃,无视物不清、黑朦、肢体活动不灵及猝倒、晕厥等病史,坐起、站立活动时无症状。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陈氏分型自提出以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依据陈氏分型对1例左主干远端三分叉病例进行分类,该病例属于分型中的Ⅱd类,根据陈氏分型对此类病变处理的指导原则,选择单支架Crossover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提示陈氏分型不仅便于记忆,同时对分叉病变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科学地制订策略不仅能提高分叉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和增强术者的信心,而且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带给患者最大的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