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内分泌作用的靶器官 ,它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肾脏通过激素和其他重要的代谢产物直接改变基因的功能或启动一系列导致酶功能改变的步骤来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许多肾脏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renalfailure ,CRF)等 ,临床上以CRF所致的钙磷代谢紊乱最常见。现对CRF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CRF时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及后果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是CRF ,尤其是尿毒症患者代谢紊乱的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苯那普利能否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 (PRTE)及微量白蛋白尿。方法 :6例PRTE患者给予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待血RBC高于 6.0× 10 1 2 /L ,Hb高于 170 g/L后给予苯那普利 10mg/d ,连续 6周 ,然后再停药 6周。分别于用药前、后及停药 6周后测定WBC、Hb、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压、夜尿量及尿白蛋白。结果 :使用苯那普利后 ,RBC及Hb下降到正常 ,舒张压显著下降 ,夜尿量及尿白蛋白显著减少。但停药后上述指标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无显著变化。结论 :苯那普利治疗PRTE安全有效 ,并显著改善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小球滤过膜对不同分子量蛋白质通透性能对苯那普利短期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计算出大分子量和中分子量尿蛋白排泄量。口服苯那普利 10mg/d ,共两天 ,测定用药前后2 4小时尿蛋白总量、尿蛋白圆盘电泳、平均动脉血压等。结果 :用药后大分子尿蛋白、平均动脉血压明显降低 ( 1.15± 0 .89)g/ 2 4hvs ( 0 .84± 0 .74)g/h ,P <0 .0 1;( 14 .19± 1.96)kPavs ( 12 .76± 1.12 )kPa ,P <0 .0 1) ,2 4小时尿蛋白总量、中分子尿蛋白数减少无显著性 ( 3 .16± 2 .2 4)g/ 2 4hvs ( 2 .83± 2 .2 7) g/ 2 4h ,P >0 .0 5 ;( 1.72± 1.2 2 )g/ 2 4hvs ( 1.62± 1.47) g/ 2 4h ,P >0 0 5 )。结论 :短期使用苯那普利可改善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内分泌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将在内分泌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温肾方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对SD大鼠EAT甲状腺组织IL-1进行测定,了解温肾方等对EAT的干预机制。结果:EAT大鼠的IL-1水平明显高于温肾方组、雷公藤组、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方可能通过对IL-1的抑制而对EAT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LDL-ICs)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时照者的LDL-IC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 DM-CHD组血清LDL-ICs为70.24AU±12.37 AU与正常时照(NC)组27.56 AU±9.48 AU相比增高明显(P<0.001);较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DM)组45.44 AU±12.32 AU亦增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LDL-ICs浓度与其他因素的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显示:LDL-Ics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浓度之阎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0.58、0.37,P<0.05);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0.7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LDL-ICs显著升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LDL-ICs与TG、TC、HDL-C、HbAlc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LDL-ICs可能是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VLCD)治疗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 观察35例肥胖患者经VLCD治疗8周后,体重、腰围及血压改善的同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C反应蛋白(CRP)、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变。另采集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基线对照组。 结果 基线时肥胖组较正常对照组有更显著的心血管危险因素(P值均<0.05)。试验结束时肥胖患者的体重与腰围分别减少了(8.5±0.7)kg与(6.6±1.1)cm(P值均<0.01);收缩压、舒张压、FIns、TC、TG等指标均较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FPG、LDL-C及HDL-C等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UACR、CRP、TNFα分别减少了(1.86±0.86)μg/mg、(1.15±0.45)mg/L及(0.94±0.21)ng/L(P值均<0.05);脂联素水平增加了(2.12±0.59)mg/L(P<0.01)。结论 8周的VLCD治疗肥胖症可有效减重并显著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脂代谢状况。方法:收集初诊T2DM患者30例,对照组为非糖尿病患者23例,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脂,进行相互比较。结果:T2DM组空腹至餐后2小时TG及LDL持续处于高水平,A1/B持续处于低水平(分别为1.65±1.15mmol/Lvs1.77±1.24mmol/L;2.71±0.67mmol/Lvs2.70±0.73mmol/L和1.38±0.50mmol/Lvs1.31±0.38mmol/L,P>0.05)。T2DM组空腹LDL和L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1±0.67mmol/Lvs2.17±0.59mmol/L和25±9mg/dlvs15±20mg/dl,P<0.05),空腹及餐后Apo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23mg/dlvs67±16mg/dl和90±22mg/dlvs70±19mg/dl,P<0.05),餐后A1/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0.38vs1.77±0.81,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脂紊乱自空腹持续至餐后,需加强对血脂的积极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13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医保、并发症、肥胖程度、是否减肥、空腹血糖水平等与糖尿病综合控制情况评价量表得分的关系。结果:年龄与总分负相关(r=-0.17,P<0.05),文化程度(r=0.45,P<0.01)、经济收入(r=0.25,P<0.01)与总分呈正相关,女性总分低于男性(224.10±32.11vs211.97±39.00,P<0.05),病程、家族史、是否减肥与量表有不同程度相关性,肥胖程度、空腹血糖水平及有无并发症、是否医保与总分不相关。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影响糖尿病综合控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