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脂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7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另选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hs-CRP和血浆vWF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hs-CRP和vWF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C和apoA1降低、hs-CRP 和vWF升高,且hs-CRP 和vWF与ACS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检测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异常活跃。随端粒酶结构、功能及调控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端粒酶检测技术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衰老 ,永生化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调控对阐明肿瘤形成和发展进而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1 端粒酶结构和功能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核糖核酸蛋白酶 ,端粒酶能够利用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作为依赖RNA的一种特殊DNA聚合酶 ,属逆转录酶。体外重建端粒酶显示 ,端粒酶功能行使最低限度需要两个部分 ,RNA组分和催化亚单位。然而纯化端粒酶全酶可知人类端粒酶复合物的分子量约为 5 0 0~ 15 0 0kDa ,与hTR和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在诊断良恶性胸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AP-银染定性方法和rrRAP-PicoGreen定量方法,对102例已确诊患者的胸腹水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恶性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腹水细胞,其定性检测诊断率明显高于细胞病理学。乳腺癌患者胸腹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卵巢癌、肝癌患者胸腹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肺癌患者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癌。在良性胸腹水中,感染性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高于非感染性胸腹水。结论恶性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简便,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妊娠妇女血清贫血检测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清铁(Serum Iron)、铁蛋白(Ferrit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e)等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43例妊娠24~28周妇女和同期收集的3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铁、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利用SPSS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血清铁、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叶酸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铁蛋白均值为19.62±11.5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61.14±39.92 ng/L(P<0.05)。维生素B12均值为302.3±108.7 p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2.4±204.6 pg/L(P<0.05)。按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分为3组,1组为Hb<11.0 mg/L,2组为Hb11.0 mg/L~12.0 mg/L,3组为Hb>12.0 mg/L。1组铁蛋白、VitB12和转铁蛋白受体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2组和3组铁蛋白和VitB1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铁蛋白是估计人体铁状态的最好参数,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在怀孕期间没有显著变化,如有功能性铁缺乏会出现sTfe浓度升高。而血清铁是检测缺铁及铁负荷过多疾病的有效指标,但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不明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日本常光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蛋白电泳的性能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与法国SEBIA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比较,做相关性检验。用健康体检标本做室内正常参考值。结果与SEBIA电泳仪比较,5种蛋白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805—0.970。室内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62.1%-67.9%、α2 1.9%-2.7%、α2 26,3%^.8.1%、β 8.4%-10.8%、γ球蛋白13.3%-18.5%。结论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采用高度全自动化的电泳和染色技术,使得血清蛋白电泳操作简便,图谱清晰,分辨率高,结果准确;并具有特有的蛋白电泳病理解析系统,对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猴痘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猴痘 (monkeypox)亦称猴天花 ,并已被定为人畜共患的疾病。以猴痘病毒为病原 ,发源于中、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2 0 0 3年 4月中旬在美国发生了猴痘的暴发流行 ,至 6月中旬已发现 81例疑似和确诊病例。鉴于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 ,国际交往增多 ,我们须警惕世界各地凶险的传染病在我国的暴发流行和蔓延。现将猴痘病毒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猴痘的流行病学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流行病记录 ,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中首次鉴定了猕猴属食蟹猴的一种病原体“猴痘病毒” ,并命名[1]。 1970年中非的扎伊尔和西非首先发现了猴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进入临床检测。短短的几年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到临床多个领域。在临床检验中,我国分子生物学在遗传病诊断及产前筛查、肿瘤诊断与疗效预后判断、微生物耐药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病例讨论应用于实验诊断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向临床过渡的一门桥梁课,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展,内容逐步增加和更新,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但学生普遍反映,在短暂的学习课时中,学生大多数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化验项目繁多,临床意义较为枯燥无味,不易理解掌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在实习课上开展了临床病例讨论教学。经过1年的实践,与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效果的对照调查研究,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1教学方法1.1教学的准备为了更好的全面反映所学的内容,我们准备了“溶血性贫血”及“肝硬化失代偿期”两次临床病例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