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15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海区成人正常甲状腺及其CT值与人体生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南海区114例正常成人进行甲状腺CT检查,测量甲状腺长、宽、厚度、体积、CT值和人体各种生理参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长度、宽度、厚度、体积、CT值在左、右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右叶均大于左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关系不明显;年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负相关关系(r=-0.534,P<0.05);体重与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5).结论:CT检查用于评估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准确、简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推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经选择病例后,行腰椎间突出症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在一年期进行临床表现随访。结果:治疗100例,一年期总有效率93%,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大肠息肉症(附5例报告)内蒙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放射科章强,尚来焕内蒙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外科王焕仁,王风英家族性大肠息肉症(Familialpolyposiscoli)是以大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为基本特征,并有明显遗传性和很高恶变率的一种少见消化道...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血源性脱髓鞘疾病,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道.由于皮质下小动脉硬化、变性,引起局灶性梗死及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临床上呈进行性痴呆,反复发生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2岁。突感背部冷、麻不适,数分钟后开始绞痛,呈持续性。约1h后感觉双下肢麻木无力,且逐渐上移达胸前乳头水平。不伴其他症状体征。于发病后1.5h作胸段椎管CT平扫,表现为T3-T8段椎管内组织密度不对称、不均匀性增高,尤其以后1/3部分较明显。如图(1)CT拟诊:可疑椎管内出血性病变。随后作上行性脊髓造影,表现为:T8椎体上缘水平硬膜囊逐渐变窄,直至闭塞,如图(2,3)再作CT扫描,见T8上缘水平硬膜囊被自右后向左前推移,直到消失,如图(4)。CT诊断:T3-T8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右后侧)。手术…  相似文献   
6.
结肠冗长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冗长症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20例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结果20例中有明确病因者4例,另16例与便秘有关,全部经钡剂灌肠造影确诊.结论长期便秘是诱发结肠冗长症的主要病因,结直肠钡剂造影是诊断结肠冗长症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海区成人正常甲状腺及其CT值与人体生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南海区114例正常成人进行甲状腺CT检查,测量甲状腺长、宽、厚度、体积、CT值和人体各种生理参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长度、宽度、厚度、体积、CT值在左、右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右叶均大于左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关系不明显;年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负相关关系(r=-0.534,P<0.05);体重与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5)。结论:CT检查用于评估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准确、简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推测。  相似文献   
8.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血源性脱髓鞘疾病,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道。由于皮质下小动脉硬化、变性,引起局灶性梗死及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临床上呈进行性痴呆,反复发生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1资料与方法 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54~83岁,平均68.7岁。均采用岛津SCT-7000CT机进行头部连续扫描,与临床对比分析.参考陈蓓[1,2]及Babikan[3]诊断标准而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期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简便、正确的诊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例儿童期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成功诊治,分析前期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2例儿童期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均确诊并治愈出院。结论钡剂灌肠采取侧位摄片是减少本病误诊或漏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病例行椎间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疗效。结果:胶原酶溶解术的总有效率达82%(123/150),两例合并椎间盘感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