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纪红  李天一  宫为大 《中国康复》2017,32(6):495-495
正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注射病例40例,符合《神经病学》第8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偏侧面肌痉挛;面神经炎、颅内肿瘤、癫痫、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耳内疾病患者。均为单侧面肌痉挛,年龄45~80岁,病程为1~7年。男11例,女29例。进行肉毒毒素注射前口服药物、针灸治疗均效果不佳或无效。采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100U/支),用0.9%氯化钠溶液4ml稀释,  相似文献   
2.
宫为大  纪红  许凤丽  赵甜甜  陶刚 《中医学报》2020,35(7):1564-1569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联合Bobath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动力变化的影响。方法:94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针刺联合组和康复治疗组。针刺联合组给予循经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r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M)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fine motor,PDMS-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法(modified Ashworth classification,MAS)评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DS)评分以及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平均峰流速(mean peak flow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MFM和PDMS-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针刺联合组的GMFM评分为(113.32±10.45)分,PDMS-FM评分为(105.64±9.86)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的(76.19±8.37)分和(79.83±8.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高于治疗前,MAS评分低于治疗前;针刺联合组的BBS评分为(50.24±6.18)分,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的(37.53±4.62)分,针刺联合组的MAS评分为(2.17±0.54)分,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的(3.2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格塞尔婴幼儿发展4方面发展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针刺联合组的动作能DQ为(83.61±7.74)和应物能方面DQ为(82.29±7.65),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的(66.35±6.58)和(63.37±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Vs、Vm均显著升高,且针刺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PI均显著降低,且针刺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与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以及肌肉痉挛情况,提高智力水平,加速脑内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联合Bobath法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Bobath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GF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情况、运动功能和血乳酸水平,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运动发育指标、运动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穴位注射联合Bobath法应用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可促进运动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血乳酸水平,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60例脑卒中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的基础上联合视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 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 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 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6周后,观察组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伸肘肌电均值、伸腕肌电均值)、 MBI评分分别为( 41.02±3.54)分、(120.36±35.87)μV、(71.20±14.19)μV、(88.45±3.56)分均优于对照组( 30.01±3.69)分、(100.01±15.20)μV、(56.70±16.83)μV、(77.10±6.58)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FGS)、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肌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总有效率依次为(73.82±14.96)分、(27.03±6.29)分、(30.98±9.36)分、(0.93±0.12)、96.67%,对照组依次为(56.34±13.31)分、(49.01±7.32)分、(42.93±9.74)分、(0.80±0.14)、76.67%。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更高,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27.03±6.29分vs.49.01±7.32分、30.98±9.36分vs.42.93±9.74分)与口轮匝肌(2.98±0.38 ms vs.3.29±0.41 ms)、鼻肌(2.82±0.38 ms vs.3.12±0.40 ms)、眼轮匝肌(3.08±0.48 ms vs.3.69±0.47 ms)的神经肌电图潜伏期更低,而患健侧波幅比值更高(P 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促使其面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并改善肌电图。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