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建立PR-HPLC同时测定金刚藤中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黄杞苷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7mL·min-1;分别采用外标测定法(以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Rha、黄杞苷为对照品),一测多评法(以落新妇苷为内标),测定金刚藤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外标法测定4个黄酮类成分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落新妇苷100.8%、新异落新妇苷100.3%、槲皮素-3-O-α-L-Rha101.4%、黄杞苷101.4%,RSD分别为1.8%,2.0%,1.4%,1.6%。一测多评法,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Rha、黄杞苷相对落新妇苷对照品的校正因子f分别为0.726,0.264,0.801,RSD分别为0.62%,0.18%,0.66%。两种方法测得的4个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偏差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金刚藤中4个黄酮化合物含量简便、准确。同时以落新妇苷对照品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测得金刚藤中4个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与外标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可替代外标法用于金刚藤的质量分析,为全面评价金刚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泻外敷凝胶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小儿腹泻外敷凝胶膏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吴茱萸、胡椒、丁香、肉桂提取物为主药,聚丙烯酸钠和卡波姆为凝胶骨架成分制备凝胶膏剂;采用TLC鉴别方中胡椒、丁香、肉桂,HPLC测定吴茱萸碱含量.结果:制备的凝胶膏剂成型性好,具有适宜的机械强度和黏附性.TLC中检出胡椒、丁香、肉桂,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吴茱萸碱在0.05~0.4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 (RSD 1.01%).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合理,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实验性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T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STS高、中、低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10、5 mg/kg ST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d.各组大鼠7d后处死,粘连分级评价,ELISA检测组织中tPA/PAI-1的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腹腔液中tPA活性,IHC半定量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和Collgen-I的表达;伤口愈合强度实验考察STS是否影响伤口愈合.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STS高、中、低剂量组均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腹腔液中tPA活性显著提高,组织中tPA/PAI-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TGF-β1和Collgen-I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腹腔注射STS不会影响伤口愈合.结论 腹腔注射STS可有效防治术后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TGF-βl表达,下调其对TGF-β/Smads通路激活,降低下游PAI-1水平,从而上调腹膜纤溶系统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菝葜乙醇总提取物及各化学部位对慢性盆腔炎疾病(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ease,CPID)模型大鼠的血液学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筛选出菝葜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活性部位.方法 160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6个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采用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造成大鼠CPID模型.其中4个化学部位的高、中、低剂量组,均分别灌胃给予32.4、16.2、8.1 g/kg,金刚藤胶囊组16.2 g/kg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4h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摘除双侧子宫观察大鼠子宫的病理改变.结果 菝葜的乙酸乙酯部位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的子宫炎症反应,较模型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观察显示菝葜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改善大鼠子宫肿胀程度,镜下观察其抗炎效果与菝葜乙醇提取液组相当,明显优于正丁醇组和水液组.结论 菝葜的乙酸乙酯部位为菝葜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5.
菝葜为我国传统中药,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近年来,从菝葜中分离获得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薯蓣皂苷、黄杞苷、二氢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表现出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效应。现对菝葜单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菝葜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师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率的实践及成效。方法 采用PDCA循环法,通过现状分析、原因解析,明确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使用7项问题真因。从构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病例筛选-处方点评-临床反馈流程、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督导、依托信息系统四方面制定针对性方策予以改进。结果 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流程更加规范,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率由86.94%提升到96.13%,并持续上升。结论 药师应用PDCA循环法参与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可有效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率,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践行了优质药学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腹腔术后肠黏连的防治作用并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tPA、PAI含量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肠黏连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空白溶剂组、阳性对照药组,每组10只;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溶剂组给予等量不含丹参酮ⅡA的溶剂。各组大鼠于术前1d、术后1、3、5、7d测定血清中IL-1β、tPA和PAI含量。结果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空白溶剂组与假手术组(P〈0.05);血清中tP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空白溶剂组与假手术组(P〈0.05),PAI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溶剂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空白溶剂组相比,肠黏连程度亦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大鼠腹腔术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对肠黏连发生有防治作用,其防治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PA1,升高血清中tPA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