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清楚的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和胆管下段的通畅情况,对于胆管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不放置T管,采用胆总管Ⅰ期缝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快速分离尿蛋白条件的初步优化。方法:考察了分离电压(1200~2000V)、进样时间(10~30s)及乙胺浓度(0.5~2%(v/v))对尿蛋白分离的影响。结果:以75mmol/L pH10.3硼酸盐缓冲液含9.73μmol/L乳酸钙、1%(v/v)乙胺为电泳缓冲液,在以500V的进样电压进样15s、分离电压1500V条件下,电泳分离尿蛋白能分出更多蛋白峰。结论:通过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泳芯片分离尿蛋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微流控芯片电泳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微流控芯片电泳对30例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的对照组和70例尿蛋白定性在 以上的病例组进行检测,以白球蛋白的峰面积比值判断蛋白尿的选择性,并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比较。结果:30例对照组未检出蛋白峰,70例病例组除2例外均检出蛋白峰,其中选择性蛋白尿16例,非选择性蛋白尿50例,溢出性蛋白尿2例,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00%相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4%。结论:该法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效果很好,适于在中小医院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5.
环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作为一种诱导分化剂,最早用于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C)的诱导分化。用HMBA研究人胃癌细胞的诱导分化效应,将有助于了解各种癌症及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以人胃癌G1期MGc-803细胞经5mmHMBA培养液处理后,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及蛋白激酶A(DKA)活性上升,而二酰基甘油(DG)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下降,提示HMBA对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而RNA印迹分析表明经HMBA处理后,Rb基因表达增高,Myc基因表达下降,表明HMBA可能通过调节两套信使系统而调节细胞基因表达,控制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宋宏伟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70-170,169
中国运动员的膳食营养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相应地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膳食结构和营养的方法不合理的现象,从而也相应地影响了中国运动员成绩发挥及训练水平的提高。针对不同项目与运动员的特点,科学地利用膳食营养来促进训练,提高水平,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清楚的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和胆管下段的通畅情况,对于胆管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不放置T管,采用胆总管Ⅰ期缝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7—18岁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洛阳市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变化趋势。方法:对5所小学、2所中学1999年与1989年学生体检资料中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年来洛阳市7-8岁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身高、体重、坐高、胸围10年平均增长值男生分别为1.91cm、1.81kg、1.10cm、0.40cm;女生分别为2.05cm、2.15kg、1.09cm、0.63cm。各形态指标发育曲线交叉年龄与发育高峰年龄提前,发育峰值与增长水平亦有所提高。结论:该市7-18岁学生各形态指标均呈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对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109例NPC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多次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MRI表现的异同,以此评价NPC的放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或针吸细胞学检查或随访追踪证实.结果 所有病例中,放疗前44例已发生颅底骨质侵犯;放疗开始1~2周可在放疗局部出现水肿,放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65例病灶放疗后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27例病灶在放疗过程中逐渐缩小,但放疗后6个月复查MRI示肿块又明显增大,其中12例出现颅底骨质破坏;17例放疗后病灶先是逐渐缩小,后多次复查MRI发现病灶呈团块状改变且形态相对固定,病理证实为纤维化;9例半年后复查MRI发现放射性脑损伤.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反应NPC放射治疗前后病灶变化情况,定期随访复查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s of MRI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 patients with NPC comfirmed by pathological biopsy or cytological smear or follow-up underwent MRI studies before,in the period of and after radiotherapy,and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differences of MRI manifest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 evaluate radiotherapy effect for NPC depending on different appearances of MRI. Results Among all patients, there appeared to show violation of skull base bone in 44 patients before radiotherapy.Local edema appeared 1-2 weeks after radiotherapy started,and edema started to dissipate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The lesions became smaller and smaller,and dissipated in the end in 65 patients.The lesions became smaller and smaller in the period of radiotherapy in 27 patients,but six months later the lesions appeared larger, twelve cases of them were appeared violation of skull base bone.The lesions became smaller and smaller in the beginning,later fibrosis comfirmed by pathology in 17 patients. There appeared to show 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following radiotherapy in 9 patients. Conclusions MRI can detect les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in NPC patients,and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adjust the treatment program timely by regular follow-up.  相似文献   
10.
赵艳华  宋宏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63+366-263,366
<正>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患者的生存期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因而早期的发现及正确的诊断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清晰彩超对乳腺包块的诊断有了新的突破,对乳腺良恶性包块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无创而敏感的辅助检查。本文总结了我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经的167例患者177个乳腺包块声像图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