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医院建设持续提速,逐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首选。但随着患者就医数量和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医疗投诉和纠纷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解决的难度也明显增大。积极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是中小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促进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小医院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完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简单易行的睡眠剥夺模型是研究睡眠剥夺的重要内容之一。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模型有多种造模方法,如平台剥夺技术、持续电刺激、跑台法、"水箱"(Water box)、新型全自动睡眠剥夺装置、毛刷法、电击法、药物干预(侧脑室注射PCPA+阿托品)等。  相似文献   
3.
胆囊疾患合并胆道疾患较常见,若术前及术中未能及时发现,不但影响术后疗效,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2002年以来,我们在胆囊切除后常规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320例,发现阳性病例17例并进行了一期处理。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保留相对较多的正常甲状腺组织,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消除其对内分泌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对传统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加以改良。方法:1993~2003年内来院就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共356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行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组为改良手术组(改良组),行改良的手术方式。结果:传统组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10±2.4)g;改良组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22±4.2)g。两组残余甲状腺重量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机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术式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5.
胎儿直肠黏膜下层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胎儿直肠黏膜下层器官内微血管的分布特点。为临床直肠相关疾病病机的分析及术式改进提供血供方面的基础资料。方法胎儿尸体20例,墨汁灌注,组织切片及组织揭层透明蒲片,光镜下观察直肠黏膜下层微血管的构筑情况,测量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分部密度。结果上半直肠黏膜下层微动脉多呈环状分布,下半直肠黏膜下层微血管多呈纵行的丛状分布。在上半直肠前壁及直肠颈后壁中线部位存在毛细血管"相对低密度区"。结论直肠黏膜下层的微血管网、丛在整个直肠血供中起核心作用,在上半直肠前壁及直肠颈后壁中线部位存在毛细血管"相对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简单易行的睡眠剥夺模型是研究睡眠剥夺的重要内容之一。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SD)模型有多种造模方法,如平台剥夺技术、持续电刺激、跑台法、“水箱”(Waterbox)、新型全自动睡眠剥夺装置、毛刷法、电击法、药物干预(侧脑室注射PCPA+阿托品)等。这些设备及方法为更好地排除环境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提供了可能性。但平台剥夺技术是仍然是目前较经典的睡眠剥夺方法,本文通过实践,对该模型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术前体重指数(BMI)异常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发生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普外科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一科三病区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择期LC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BMI,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低BMI组(BMI<18.5 kg/m2)、正常BMI组(18.5≤BMI<25.0 kg/m2)和高BMI组(BMI≥25.0 kg/m2)。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实验室指标、术中和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此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LC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行择期LC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391例,分别为低BMI组44例(11.3%)、正常BMI组192例(49.1%)和高BMI组155例(39.6%)。在基线特征方面,高BMI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和术前AST水平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在围手术期结果方面,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BMI组和高BMI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和23.9%,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低BMI组:4.5%,正常BMI组:4.7%,高BMI组:9.7%,P=0.1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高BMI和低BMI均为择期LC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应的风险比(OR)分别为4.1和2.7。结论 对于择期行LC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而言,术前BMI过低或过高均有可能导致术后30 d内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在术前对高BMI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和减重,对低BMI患者加强营养、改善营养不良状态,然后再实施LC,以降低择期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与肛管器官表面动脉分布与器官内小微动脉及毛细血管精确分布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成人标本行巨微解剖观察表面动脉分支分布特点;20例胎儿尸体,墨汁灌注,组织切片及揭层透明铺片,光镜观察器官内微血管的构筑情况,测量各部位毛细血管分布密度.结果:器官表面动脉在直肠和肛管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上半直肠前壁和直肠颈及肛管后壁中线部位存在"无血管吻合区".微血管测量结果显示上半直肠前壁和直肠颈及肛管后壁中线部位,肌层、粘膜下层及粘膜层毛细血管密度均低于同层其他部位.结论:直肠与肛管表面动脉分布与器官内小微动脉及毛细血管精确分布间存在对应关系,临床可根据肉眼所见表面动脉分布来评估直肠和肛管血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