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小气道阻塞、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失衡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rension, PHT)。研究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可明显影响COPD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所以早期诊断并控制低氧血症及PHT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期住院的COPD患者70例,根据血气分析参数,推算出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探讨COPD患者缺氧程度、pH的变化与PAMP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JP〗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结肠镜检查无异常且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IBS患者30例(IBS组),收集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粪便的钙卫蛋白含量,分析粪便钙卫蛋白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BS患者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无差异(P<005)。粪便钙卫蛋白IBS患病时间、腹痛>6个月、解稀水便有相关性(P<005)。与健康人群相比,IBS患病开始即出现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有显著降低(t=-2621,P=0012),而1~5年IBS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更降低(t=344,P=0002)。同时,腹痛>6个月的患者FC有显著增加。结论 粪便钙卫蛋白与IBS患者的患病时间、腹痛6个月以上、解稀水便等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李姣  胡玲  杨增伟  孙晓滨   《四川医学》2021,42(7):745-747
<正>1 临床资料病例1,男, 72岁,因"黄疸、乏力纳差1+月,呕血3小时"于2017年12月1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痛风、脑梗死病史,10+年前行胆囊切除术,个人史无特殊。入院前患者于外院完善上腹部增强MRI及MRCP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胰头段明显狭窄,局部壁增厚,胰腺广泛增大、实质肿胀欠均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重度黄染,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中,食管35例,贲门1例,胃74例,十二指肠5例.生理性改变98例,以脾脏压迫最多见,占39.1%,其他为主动脉、肝脏、胆囊、气管、脊柱、胰腺、心脏等.病理性改变17例,包括肿大胆囊、肿瘤、纵隔结核和胰腺假性囊肿等.结论 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共聚焦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正常粘膜表现.方法 应用PENTEX ISC-1000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先对受检者行全面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6ml后对正常粘膜部位进行共聚焦扫查,对采集的共聚焦图像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扫查部位共39个(十二指肠7个,胃窦9个,胃体和胃底共14个,贲门4个,食管5个).采集共聚焦图像643帧,可识别组织和细胞的图像共457帧,占71.1%.共聚焦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粘膜浅层的显微结构,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粘膜的显微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 共聚焦内镜能够清晰显示出上消化道粘膜的组织和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的幽门螺杆菌(Hp)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微需氧气袋法分离和传代培养Hp,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结果]30份胃粘膜组织标本中分离出7株Hp,阳性率为23.3%,均传代成功。[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效果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探头内镜超声对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EUS)对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患者的71个内镜提示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作mEUS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71个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中,检出囊肿33个,间质瘤15个,脂肪瘤8个,黏液腺瘤2个,血管瘤1个。mEUS诊断的正确率为88.9%。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结肠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多。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仅有数例个案报道。2009年2月~10月,我院共发现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4例,本文拟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其发病机理,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感染性疾病,传统肝脓肿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辅以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费用较多,在B超或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脓肿位置较深的特殊病例,采用经皮穿刺途径,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针道感染、腹膜炎、败血症等仍然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