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尼群地平50 mg/kg,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DAS 3.0数据处理系统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三个原料药生产厂家的测定结果显示,晶Ⅳ型尼群地平原料药较常用晶型即晶Ⅰ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的16个不同厂家尼群地平产品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差异性,Cmax、tmax、t1-2、AUC(0-t)四个主要参数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2.5、24.4、4.5和1.6倍之多.结论:不同厂家的尼群地平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化合物的晶型状态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习中医的关系,所以有时翻閱时氏生理学,在翻阅当中,发現几点問題,現在写將出来,以供同道参考。①第一頁,第一行,“就可恢复人体自然疗能为先”的“疗”字,不知有无自愈之意?若否將“疗”字改为“机”字,似乎更好一些。②第25頁,倒数第一行,“血液此重为1.041——1.067”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苏联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用书)的31頁談是1.050——1.060,在生理学大綱(吳襄)第124頁談为1.055。綜以上述,血液的此重,能达1.067頗为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抗肿瘤化合物WJD-A-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静脉注射WJD-A-1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苯海拉明为内标,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处理,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进行分离,以甲醇-0.1%甲酸(80∶20)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及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离子对分别为WJD-A-1(m/z 480.6→334.6,480.6→164.3)以及苯海拉明(m/z 256.0→166.8)。将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化合物WJD-A-1后的血浆浓度。结果:大鼠血浆中化合物WJD-A-1在5.40~5.40×103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个质控浓度下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质控样品的准确度为97.45%~106.80%;提取回收率为95.40%~96.17%,无明显基质效应且稳定性良好。大鼠静脉给与化合物WJD-A-1三个剂量75,150,300 μg·kg-1后,血浆中WJD-A-1的半衰期t1/2分别为(0.10±0.05) h、(0.24±0.02) h、(0.51±0.06) h;其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0-t)分别为(150.60±21.69)μg·h·L-1、(883.07±135.68)μg·h·L-1、(3 311.59±418.15)μg·h·L-1。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抗肿瘤化合物WJD-A-1在大鼠血浆内的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药动学参数表明大鼠静脉注射该化合物后体内消除较快,且该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药品附条件批准是指具有突出治疗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在未完成完整临床试验的情况下, 通过"先批准后验证"的形式加快批准上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 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先后实施药品附条件上市审批。2017年10月, 我国开始批准药品附条件上市申请。本文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药品附条件上市前条件和要求、上市后监测和监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根据对比结果归纳并探讨了我国药品附条件审批制度可能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连碱对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连碱对L-NAME致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然后每天灌胃给予黄连碱低(10 mg.kg-1)、中(30 mg.kg-1)、高(100 mg.kg-1)3个剂量;给药干预6周后采用体外血管环活性评价方法,评价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L-NAME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其胸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到影响。给予黄连碱6周,黄连碱可明显增强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对细胞内钙释放引起的收缩反应,并降低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能力,但对大鼠血压无影响,对血管的收缩功能和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L-NAME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主要与NO的减少有关,而黄连碱可能影响IP3-Ca2+通路,对L-NAME诱导大鼠高血压没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利培酮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培酮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培酮的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比对。结果 大鼠经口给予利培酮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后,血液中利培酮ρmax分别为(2.93±1.37),(2.24±1.04) 和(2.02±1.52) mg·L-1,晶型I的测定值最大;tmax分别为(1.17±0.80),(1.83±1.18) 和(4.33±2.05) h,达峰时间相差3 h以上;AUC0→t分别为(5.81±2.10),(5.22±1.78) 和(6.15±4.25) mg·h·L-1,最大差距约18%;t1/2分别为(0.71±0.11),(0.76±0.21) 和(1.20±0.78) h。结论 大鼠口服不同晶型利培酮后血药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晶型Ⅰ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最短,峰浓度最高;晶型Ⅲ达峰缓慢,但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临床药师参与1例培门冬酶致重度脂肪肝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诊治,通过采用文献复习和病例分析的方法,对患儿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与分析,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药效/药动学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体现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价值,也为临床处理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脑脊液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及血脑屏障通透率,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术后感染患者6例,静脉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连续监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利奈唑胺浓度、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及一般生命体征,分析利奈唑胺血脑屏障通透率。 结果利奈唑胺给药前0.5 h的血清和脑脊液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65±2.72)μg/ml和(3.78±1.53)μg/ml。在开始用药后2 h,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平均浓度为(12.53±3.79)μg/ml,而脑脊液中最大平均浓度为(5.55±2.00)μg/ml。脑脊液利奈唑胺曲线下面积/血清曲线下面积约为45%。所有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颅内感染均得到治愈。 结论利奈唑胺具有满意的血脑屏障通透率,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静脉应用利奈唑胺脑脊液浓度个体间差异大,推荐临床监测脑脊液浓度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网(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VDZ致ADRs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VDZ致ADRs个案报道30篇共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在19~49岁24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的前3个月,累及皮肤软组织、消化、呼吸、骨骼等多个系统。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治疗后,30例好转,2例转为慢性病程,1例仍处于疾病活动期,1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VDZ致ADRs,做好用药监护和患者随访,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口服黄芩素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7 d口服200 mg.kg-1黄芩素后,差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和肝胞浆,采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测定肝微粒体CYP450酶系6种同工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GST和UGT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口服黄芩素对CYP2C9,CYP2E1,GST和UGT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6.76%,29.12%,37.45%和70.86%(P<0.05或0.01),对CYP1A2,CYP2C19,CYP2D6和CYP3A4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其他药物与黄芩素合用时,需考虑可能由于代谢酶活性变化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