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静婵  赵仕勇 《河北医学》2000,6(2):182-183
对我院儿科1990年至1998年收治的30例资料完整小儿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经大便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物敏感及耐药变迁的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菌痢患儿,年龄5个月至9岁,其中男19例,女11例,农村18例,城市12例。所有患儿均有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现,其中中毒性菌痢...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柴胡香薷饮治疗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198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予柴胡香薷饮治疗 ,对照组予口服小儿速效伤风冲剂和静滴利巴韦尔 10mg/kg。结果 轻中度患儿应用 2种方案均有较好疗效 ;重度患儿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柴胡香薷饮有较好退热、缓解症状的作用 ,较单用西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毒鼠强中毒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小儿毒鼠强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17例患儿临床治愈,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急性期洗胃、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的应用和及时抗惊厥等综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肾病合剂配合激素对小儿复发性肾病(RNS)的临床疗效及血、尿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N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并设健康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病合剂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血、尿中的IL-6和TNF-α浓度以及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血、尿IL-6和TNF—α含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18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病合剂配合激素能够减少小儿肾病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尿IL-6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平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儿,予加味平胃散每天1剂,水煎,分3次口服;对照组28例患儿予儿康宁10ml/次,3次/d,口服,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63.66%,显效1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35.71%,显效14.29%,总有效率60.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平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联合组服用小儿厌食颗粒,l~3岁,1包/次;4~6岁,2包/次,每天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5 g/次,2次/d,饭前15~30 min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组单独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方法同联合组。小儿厌食颗粒组单独服用小儿厌食颗粒,方法同联合组。8周为1个疗程。同时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血清瘦素(Leptin),P物质(SP)和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Ghrelin)。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与身高改善情况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好转率91.25%,显著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1.25%与小儿厌食颗粒组的73.75%(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1.25%与小儿厌食颗粒组的70.00%(P<0.01);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儿Leptin水平较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降低更显著(P<0.01)。联合组患儿SP及Ghrelin水平较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上升更显著(P<0.01),但上述细胞因子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小儿厌食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治疗有效者进行6个月随访(剔除失访者),治疗前3组体质量与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体质量与身高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P<0.01),联合组显著优于布拉氏酵母菌和小儿厌食颗粒组(P<0.01),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调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身高与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穿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0年 6 1 2月 ,笔者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发热为主症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86例 ,并有病毒唑治疗的86例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①急性起病 (发病 <3天 ) ;均有发热 (T 37.6 4 1℃ ,平均 38.9℃ ) ,鼻塞、流清水鼻涕、喷嚏、咳嗽等临床症状 ;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 ,扁桃体肿大ⅠⅡ度 ;肺部听诊闻及少许干性罗音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②分组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将 1 72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86例 ,男 4 6例 ,女 4 0例 ;年龄 4个月 1 4岁 ,平均病程 1 .8天。对照组 86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病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上前列腺素D2受体(DP/CRTH2)结合容量改变,探讨其对Th2极化的影响。方法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哮喘急性发作期组32例,平均年龄(6.1±3.5)岁,缓解期组30例,平均年龄(5.8±2.6)岁,正常对照组34例,平均年龄(7.2±3.8)岁。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DC上DP1/CRTH2结合容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白介素4(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组DC上总结合和CRTH2受体结合容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DP总结合为:(532.42±123.87)fmol/10^6细胞、(491.78±110.64)fmol/10^6细胞、(274.61±87.16)fmol/10^6细胞;CRTH2为:(355.66±99.19)fmol/10^6细胞、(316.83±81.42)fmol/10^6细胞、(123.74±49.27)fmol/10^6细胞;而D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和缓解期组Th2细胞因子IL-4、IL-5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IL-4为:(12.76±3.54)ng/L、(11.44±2.65)ng/L、(7.49±1.45)ng/L;IL-5为:(36.28±10.21)ng/L(32.11±11.56)ng/L、(18.48±5.65)ng/L(P〈0.01);发作期和缓解期组Th1细胞因子IFN-7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IFN-γ为:(7.47±2.49)ng/L(7.56±1.41)ng/L、(13.13±1.44)ng/L(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DC上CRTH2受体表达和Th2细胞因子IL-4、IL-5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病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上前列腺素D2受体(DP/CRTH2)结合容量改变,探讨其对Th2极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哮喘急性发作期组32例.平均年龄(6.1±3.5)岁.缓解期组30例,平均年龄(5.8±2.6)岁,正常对照组34例,平均年龄(7.2±3.8)岁.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DC上DP1/CRTH2结合容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白介素4(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 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组DC上总结合和CRTH2受体结合容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DP总结合为:(532.42±123.87)fmol/106细胞、(491.78±110.64)fmol/106细胞、(274.61±87.16)fmol/106细胞;CRTH2为:(355.66±99.19)fmol/106细胞、(316.83±81.42)fmol/106细胞、(123.74±49.27)fmol/106细胞;而D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和缓解期组Th2细胞因子IL-4、IL-5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IL-4为:(12.76±3.54)ng/L、(11.44±2.65)ng/L、(7.49±1.45)ng/L;IL-5为:(36.28±10.21)ng/L、(32.11±11.56)ng/L、(18.484±5.65)ng/L(P<0.01);发作期和缓解期组Th1细胞因子IFN-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IFN-γ为:(7.47±2.49)ng/L、(7.56±1.41)ng/L、(13.13±1.44)ng/L(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DC上CRTH2受体表达和Th2细胞因子IL-4、IL-5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选择既能快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长体温,且使用方便,无痛苦的药物,观察双氯酚酸钠栓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观察方法,对直肠体温≥39℃高热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肋腺炎患儿分别用双酚酸钠栓剂次2-4岁1/3颗,5-7岁1/2颗,8-12岁2/3颗,塞入肛内1.5-2cm处,泰诺林退糖浆每次2-3岁5ml,7.51ml,~8 岁10ml,-10岁12.5ml,-12岁15ml,安乃近注射液每次10mg\kg,肌注。结果:双氮酚酸钠在三组药物中所出现的退热时间温降至最低所需时间及维持时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酸酸钠对高热患儿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患儿容易接受,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