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 1973年 ,Rochette最早介绍粘结桥以来 ,粘结桥的金属支架设计变化不大 ,但粘结桥的粘结材料有了很大的变化。粘结桥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修复技术。粘结桥不仅可以应用于前牙 ,亦可应用于后牙 ,但只能应用于 1~ 2颗缺失、相邻的牙。粘结桥固位好 ,能承受一定的咬  相似文献   
2.
张吉强  姚青  蔡文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94-1395,F003
目的:研究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β,ER—β)的表达,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0,3,7,14d,1,3,12,18个月的小鼠,每个时相点各5只。动物前脑经多聚甲醛-丙烯醛混合固定液固定、冷冻切片后于一抗(兔抗ER-β,sc-8974)内孵育过夜,再行常规的免疫组化并用硫酸镍铵增强DAB的显色。结果:小鼠基底前脑内ER—β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核。新生时在两性基底前脑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生后第14天~3月龄时最多,老年(18月龄)时表达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在雌性更明显。ER—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生后早期和老年时雄性表达强于同期雌性。结论:小鼠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基底前脑内ER-β蛋白的表达呈现弱-强-弱的变化模式,表明该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基底前脑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调节从而可能对AD的发病产牛影响,也可能是雌激素替代治疗A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前列腺病变中E-钙粘素、p16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基因过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前列腺全切术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10例,有随访记录的PCa 2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钙粘素、p16和ER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在PC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0%、25%和65%。非恶性病变(BPH和HGPIN)很少发生DNA过甲基化。结论:PCa的发生及进展与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密切相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HGPIN与PC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钙粘素和ER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喉鳞状细胞癌的PCNA和C-erbB-2进行原位检测,并随访了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表明,PCNA指数越高,病理分级越差(P<0.01),5年生存率越低(P<0.05),颈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而C-erbB-2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级、5年生存率及颈淋巴结转移率无关。PCNA和C-erbB-2之间无相关性。提示PCNA指数与喉癌恶性程度、5年生存率、颈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在喉癌中检测PCNA较C-erbB-2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1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60例乳腺恶性肿瘤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正常乳腺(10.0%)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13.3%)(P<0.01);乳腺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48.2%,明显高于乳腺叶状囊肉瘤(25.0%)(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55.0%)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30.0%)(P<0.01)。结论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发生,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1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20及乳腺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 15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有E-cadherin阳性表达(100%),而60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23例(38.3%),二者差异显著(P〈0.01);CK-20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未见表达.在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阳性表达28例(46.7%),E-cadherin在相应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3% (4/28),32例外周血CK-20阴性的乳腺癌病例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9/32),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低表达与外周血高转移率显著相关,提示E-cadherin的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可能是导致乳腺癌高转移的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甲醛对三种真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甲醛造成的空气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具有来源广、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甲醛具有正电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小分子醛类化合物,可以进攻亲核基团而造成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FLIP和TGF-β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和患者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30例喉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喉部正常组织中c-FLIP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实验组及对照组中c-FLIP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①实验组中,c-FLIP mRNA表达阳性者有18例,而对照组中仅3例表达阳性。②c-FLIP、TGF-β1在实验组中的平均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4.87%和48.56%,而在对照组中此相应值分别为8.63%和8.25%。③两因子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成正相关,且它们在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结论①c-FLIP、TGF-β1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喉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②c-FLIP和TGF-β1两因子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③c-FLIP和TGF-β1可能共同参与了喉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钙化型肺结核瘤的动态CT增强特点。方法:对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进行动态CT增强,观察其增强后的CT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特点。结果: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中,20例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小于15 HU,平均(8.47±6.41)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4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明显大于15 HU,平均(60.16±17.26)HU,时间-密度曲线为上升型。所有结核瘤增强后无强化7例,边缘薄线型强化7例,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4例。结论:(1)不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净增CT值<15 HU,主要表现为无、轻度或边缘薄线型强化;(2)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需注意与恶性结节区分。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4例患者中2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